“扫一扫”
CBF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工程与信息化部主任何萍:如何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发布时间:2022-02-08 13:42:07    来源于:中国医疗聚焦

摘要:互联网医院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资源,以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途径为切入口,将数据层面和服务层面进行整合,建设了统一的、智能化的便民服务应用平台。

人物介绍

何萍: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工程与信息化部主任、兼医联中心主任、国家卫生信息共享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工

20多年来长期从事上海医联工程和数字化医院建设,实现38家市级医院间临床诊疗信息的共享,积极推动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和上海智慧医院建设。

目前担任上海市医院协会医学人工智能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物联网产业联盟会长、上海物联网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健康卡管理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市IT青年人才协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委会常委、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编委等重要社会职务。

本人以课题负责人及主要研究员组织及参与5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课题的研发工作,并在公开发行刊物共发表论文60余篇,编著《健康医疗云》等三本书籍。个人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上海智慧城市优秀成果应用奖、第十二届“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全国优秀首席信息官”、“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医务青年管理十杰”、第二届“优秀信息安全官”,第二届“上海智慧城市领军先锋”等诸多荣誉。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工程与信息化部主任、上海市医院协会医学人工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萍近日接受采访表示,上海的互联网医院建设进展迅速。

目前,上海申康已主导了36家市级医院落实了众多便民惠民服务。其中包括预约挂号、检验检查报告在线查询、实时候诊队列信息查询、智能导诊、院内导航、在线支付、影像云胶片、在线义诊、长三角精准预约等便民服务。

何萍介绍说,上海申康正致力于打造市级医院医疗业务发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上海市级医院互联网总平台。在便民服务、医疗业务、药事管理、支付管理、信息安全、质量管理和运行监测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在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带领下,上海市级医院完成从01的突破,一年时间36家三甲医院成功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实现市级医院全覆盖,全市范围内开设互联网医院50多家。何萍主任还表示,接下来,申康医院还将从服务质量出发,进一步提升线上服务的利用度。

什么是连续医疗服务

连续医疗服务,是指对患者从门诊、住院、会诊、出院、随访等,能够享受到持续不断的服务。从广义上看,是指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无缝隙的医疗卫生照顾;狭义来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病人在某一特定的医疗保障制度下,在不同层次医疗机构间转诊所获得的医疗服务是相互衔接的、无缝隙的;二是病人在某一层次医疗机构就诊获得的医疗服务是全程、无缝隙的。核心是诊疗记录是不断更新的、可以追踪的。

医疗连续性服务的核心是医疗记录。患者连续医疗记录信息,是不同医疗服务提供者衔接服务的重要依据和线索,即便这些不同的卫生服务提供者是在不同的地点为患者提供服务,伴随患者健康及疾病状况的变化,患者的医疗记录依然是不断更新和可追踪的。

通过医疗服务信息连续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能够建立良性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从而促进分级诊疗就医格局的形成。美国JCI评审标准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中,提出可及与连续的医疗护理服务标准,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一是医院内的医疗服务上下衔接;二是患者的医疗护理记录可以随患者转移而传递;三是保证病人转科、出院、转院后的连续医疗服务。

“近几年来,在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国内各医疗机构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如:多渠道预约、挂号、支付手段,智能导诊,住院全自助移动服务等。”何萍谈道,“但这些大都是碎片化服务,是以医院为主战场的单打独斗或百花齐放,便民信息分散在各个医疗信息系统,便民数据无法交互和共享,各医院间缺乏协作与整合;切断了患者就诊的连续性,形成了碎片化的移动医疗服务。

何萍说:“连续医疗服务,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理念,把区域医疗预约信息化当作一种统一服务来供给,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统一预约服务入口,进而让服务数据可在各个医疗机构间进行快速、实时的共享与交换。”

依托“医联工程”实现连续医疗服务

“医联工程”的重要任务是做好大数据分析。据何萍介绍,申康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要以信息化来推动市级医院建设,但申康当初没有设立信息中心,而是紧紧依托相关市级医院的信息部门共同推进,所以叫医联中心。

200610月,申康启动“医联工程”,“医联工程”就是建设市级医院临床诊疗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目标是实现跨院临床信息共享。到2009年,医联工程已实时接入异构系统226个、覆盖所有市级医疗机构,实时接入各类终端3万台。“上海有一张很好的网,把所有市级医院接进来,其触角已经延伸到社区医院,整个网络已经覆盖600多家医疗机构,推进了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协同服务。”何萍如是说。

“正是基于这些海量医疗数据的支撑,推动了医疗连续性服务。”何萍分别从在家、在院、离院和社区这四个维度对医疗连续性服务进行了具体介绍。

1、在家:老百姓可以查询专家信息、免费实名预约、APP智慧候诊。

医联中心从2008年开始推预约挂号,现在平台上已有1.7万名专家,其中正高7387名、副高7558名,平均每月开放号源904万个,累计预约服务了2542.3万人次。平台上可以看到每一位医生的照片、简介和挂号价格,并做到了分时段预约。2015年,该平台获得了一项联合国大奖。

何萍还谈到了医联中心的另一个特色APP——实时数据医联APP38家医院的数据每5分钟刷新一次,可以查看实时就诊动态、平均等待时间、某家医院某个科室的实时就诊信息等,由此减少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2、在院:实现了跨院跨行一站式付费、外院诊疗档案调阅、诊间预约和转诊。

患者在接入“医联工程”的38家医院的任何一个医生工作站刷卡,经身份认证与授权,医生就能看到其健康档案、诊疗信息,其他医院的检验检查报告、住院或手术情况、出院小结、近期用药等信息等。系统通过弹出窗口,将一些警示性信息推送给医生。

在支付方面,何萍自豪地说:“我们是上海市唯一一家通过专线与银联网络对接的单位,通过与中国银联合作,早在2015年即打通了市级医院间存款和付费的屏障,老百姓可以在A医院充值、在B医院使用、在C医院退款。为老百姓减少了1-3个付费排队环节,可节约近45分钟排队时间。”

在移动医疗建设方面,建成医院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移动输液和移动OA

3、离院:患者回家后可以网上查询检验报告。

数据资源的支撑,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对数据的查询。即使在家中也能方便的在网上查询检查结果。

4、社区:家庭医生转诊双50%,支持”1+1+1”。

“我们用三年的时间探索分级诊疗,也是信息化先行先试,永当信息化医改先锋。”何萍介绍道,“我们拿出50%的专家号源给社区,提前50%时间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在家庭医生签约时就告知市民,家庭医生可以预约三级医院的优质专家。”

1+1+1” (即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累计签约人数达到807.6万人,延伸处方的服务人数达到19.78万人。

展望未来,谈到下一步计划,何萍表示要建立智能化便民服务系统,形成全市互联网总入口,提供就诊全流程服务,包括:在线咨询服务、院内就诊服务、在线健康服务、在线支付查询、满意度评价等,形成数据接入范围广、信息全、跨平台、跨区域、应用整合、涵盖多种知识库的便民服务数据库。

院内导航:手机在手,就医无忧

院内导航,顾名思义,旨在解决患者和家属在医院大楼穿行时中找不到就医等相关地点的烦恼。据不完全统计,每日门诊患者中约有1/3的人会前往咨询台或随机找医护人员咨询求助,其中近一半的咨询问题与地点位置相关。

如今,国内很多三甲医院单体建筑规模越来越大,门诊科室细分众多,加之就医高峰时期人流密集,医院内场所的定位和导引需求日趋强烈。即使医院设置了楼层分布图以及科室引导标志,很多人还是会因为迷路和寻找科室而耗费时间,无形中降低了就医体验。

“院内智能导航”恰好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它可以通过医院高清3D地图视角,向患者展示院区位置、自动规划路线并实现精准导航,实现就诊区域的快速引导。

据何萍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院内导航共上线28家市级医院,应用覆盖了35家医院院区,包括: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长海医院、仁济医院南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第九人民医院、第十人民医院、龙华医院、岳阳医院、曙光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长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院内导航”服务自上线以来,获得了医院及患者的广泛关注,累计使用人数超过54.2万人数,服务被调用次数近98万人次。

“检查在哪里做”、“在哪里拿药”、“洗手间怎么走”这些都是患者就医时最常问的问题。“院内导航”上线后,患者只需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想去的科室,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医院也就更有秩序。

初步评估,此项服务不仅能解决患者的就诊问题,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还可以为医院延伸线上服务窗口,帮助医院降低导诊人员的工作压力和用人成本,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同时提升医院形象,所以医院方面都非常积极主动地配合着这一项目的开展。

 

(责任编辑:Henry)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