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俄法韩印四国高考大比拼


发布时间:2019-07-25 10:24:07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从中学跨入大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学的门都不是随便就能进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大学,但都会设置相应的门槛,只有通过这个门槛,才能获得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高考”。

从中学跨入大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学的门都不是随便就能进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大学,但都会设置相应的门槛,只有通过这个门槛,才能获得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高考”。

 

 

在每年6月的中国考生感叹高考激烈得犹如“千军过独木桥”的时候,其他一些国家的考生也在为获得大学入场券而废寝忘食地学习。即使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印度、俄罗斯等国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但要想步入理想中的大学,也是要付出一番心血。

 

“高考改变命运”并不只专属于中国。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制度,有不同的“高考”方式,但高考对每位考生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比如在印度,一次高考,改变是不只是自己的命运,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命运。

 

俄罗斯高考:考一门休息三天

 

当中国考生还在上课时,俄罗斯考生已经在考场参加他们国家的“高考”;当中国考生进入考场时,俄罗斯考生还在参加高考;当中国考生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时,俄罗斯考生还在参加高考……这不是一个段子,而是真事。俄罗斯因为幅员辽阔、横跨11个时区,而且还实行“考一门休三天”的政策,使得每年的高考要拖很长时间才能结束。

 

据悉,俄罗斯高考全名为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是俄罗斯中等教育机构内举行的考试。它既是俄罗斯中学的毕业考试,也是大学的入学考试。考试从5月底开始,一般隔3天进行一科或几科的考试,持续至6月中下旬或7月上旬。

 

∧根据媒体此前报道,俄罗斯将于2020年把汉语纳入11年级学生大学入学的国家统一考试之中

 

考试科目包括俄语、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社会知识、信息学;一位考生平均考3-4门科目,不打算继续深造的高中生只需参加俄语和数学考试。此外,从2015年起,考生为获得统考资格,必须顺利完成高中毕业作文。高校凭借统考成绩录取考生,大多数高校不再进行额外考试,但部分大学可就某些专业进行补充考试。

 

根据媒体此前报道,俄罗斯将于2020年把汉语纳入11年级学生大学入学的国家统一考试之中。也就是说,俄罗斯考生从明年开始高考还要考汉语,今年参加高考的俄罗斯学子真是幸运儿。

 

在俄罗斯,考试结束后,学生将收到附有成绩的考试证书,考生要将考试证书与入学申请书一并交至高校,随后等待高校的录取名单出炉。考生最多申请五所高校,每所高校最多填报三个专业。

 

那么俄罗斯高校的哪些专业最受欢迎呢?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信息技术相关领域近年来特别抢手,俄罗斯IT业每年增速超过15%。经济和管理学科长期被看好,技术类院校尤其是与能源和航空相关的专业同样竞争激烈。军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考。而且,就算你分数高但如果体能不达标,军校也不会给你开后门。

 

另一个深受青睐的专业是国际关系。就拿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关专业来说,差不多是100名考生竞争一个名额。想成为国际通,不懂外语是不行的。这所高校教授53门外语,平均每位学生学习两到三门,有资格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报》报道,根据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发布的消息,俄罗斯“高考”已于5月27日正式开始,至7月1日正式结束。考试成绩将在7月11日前公布。据俄教科部资料显示,俄罗斯今年共75万考生报名参加,其中有66.2万为应届毕业生。考试时间安排已由俄教育部于今年三月公布。

 

今年的高考第一天,参考中学毕业生们进行了地理和文学考试,消息称,有近54000名学生参加了文学考试,其中有52000人为应届毕业生。近24000名学生提交了参加地理考试的申请,其中15000人为往届毕业生。文学考试共包含17道考题,考试时间为3时55分。地理考试则共由34道考题组成,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生允许使用量角器、尺子和无编程功能计算器。

 

法国高考:哲学考试让人怀疑人生

 

在中国考生结束高考一个多星期后,法国的高中会考(即法国“高考”)正式拉开帷幕。法国2019年高考于6月17日正式拉开帷幕,今年的考生人数共计743594人。跟中国类似,法国高考也是分科进行,不过是分了三科(文科、理科以及社会经济科)。不管是哪一科,都要考哲学、数学、第一外语、第二外语等基本科目。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哲学是法国中学的必修课,其目标是“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开明公民”。法国高考的第一天,就考哲学,也就类似于中国的高考作文。一般会给考生2、3个话题,选择一个进行创作,至于考试时间嘛,整整4个小时。

 

2019年各科考生的哲学试题已经出炉,大家不妨瞧一瞧:人是否可能摆脱时间?解释一部艺术作品有什么意义?解释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820年)中的一个节选段落。道德是不是最佳政治?劳动是否使人不和?解释莱布尼茨《笛卡尔原理总论部分评注》(1692年)中的一个节选段落。文化多元是否是人类团结的障碍?承认义务是否放弃自由?是否只有能交换的东西才有价值?法律能造就我们的幸福吗?……看得是不是有点头大?

 

经历过法国高考的考生表示,哲学这门课跟中国作文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和中国的老师一样,他们会教学生该怎么写。写“法国高考作文”,绝不是让你拿着题目天马行空,而也是要讲究“套路”。

 

拿到题目,首先要写引子,接着是摆论点,在这一论点下面要细分多个小点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论点写完了,要写反论点,换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再来个总结,能升华主题,发现这题其实反映了更深的一个什么道理,就最好不过了。过来人还表示,如果四个小时里写不够4张纸,可能是没法拿到10分以上的分数了(卷面总分20分制)。而且重点是,哲学可是有标准答案的。有没有感觉考一次哲学,考到怀疑人生?

 

事实上,高中会考的哲学考试,不过是整个法国教育制度极端重视抽象理论、轻视实用技能的缩影。他们的信条是,“越是涉及抽象高深的理论知识,越能够测定高品质的才能”。

 

而这种理念,根植于法兰西共和国的血脉之中。它们共同源于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是现代法国的起点,不仅为法国带来了整整一代哲学家、思想家,普及了自由平等的理念,而且还树立了一道求知的纲领:崇尚理性。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大革命后的国民制宪议会制定了一套人人平等的教育标准,其中,“学哲学”首次成了法国人民的基本权利。

 

全民学哲学的理想,最终由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变为现实。他将中学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师成为国家公务员,而哲学,作为当时观念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成为12岁以上的男孩们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学会考的第一科。其后的两百年间,法国政体一变再变,哲学教育的地位却日益巩固,正是因为全民学哲学是启蒙思想对教育的核心主张,而启蒙价值始终被法国奉为立国基础。

 

与中国不同,作为典型大政府福利国家,法国由国家为全民提供近乎免费的教育,对社会弱势群体还有各种关照,每个公民看似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然而,只有在教育体系内部,才能观察到其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传统。其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应该按照一个人的“天赋”“资质”安排他的社会地位和职业。一言蔽之,法国教育体制不是要培育人的才能,而是把那些具有“天赋”“资质”的人筛选出来。

 

韩国高考:讲究“四当五落” 

 

中国的近邻韩国的高考又称“大学修业能力考试”, 韩国的高考和中国一样分文理科,又设文理科的必考及选考考试科目和任选考试科目一共5科24门,考生要在一天内考完5门科目。

 

韩国高考一般在每年11月15日举行,每年都有数十万名考生参加考试。在高考当天,整个韩国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紧张气氛,曾有韩国学生形容本国高考是场“核战役”。 高考当天,韩国大多数企业会推迟上班时间,保证交通通畅。空管部门会提前部署高考当天禁止客机起降的时间,以避免噪音干扰英语听力测试。

 

韩国EBS台的一个纪录片揭露了韩国高考现状。与中国考生比起来,韩国高中生的处境和压力有过之无不及。韩国高中考大学有“四当五落”的说法,意思就是“每天晚上睡四个小时就有机会被期望大学录取,而每天晚上睡五个小时就很有可能落榜”。

 

考生家长们到寺庙求神拜佛,保佑孩子高中

 

韩国的高中生的上课时间一般是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在纪录片中,一名叫吴焕哲的韩国高中生放学后会到租的学习室中学到凌晨两点。另一名16岁的初中生艺媛有时候睡眠时间甚至不足三个小时,靠着咖啡苦苦支撑,手上因为长期握笔,已经生了老茧。

 

韩国高考的恐怖气息不仅在高三年级中萦绕,更是弥漫到低年级中。每年高考当天,最早到达考场的可能不是高考生,而是高一高二的学生,他们有的凌晨就来到考场外,有的手持应援棒,有的拉着横幅,他们一起喊着口号,跪地磕头,保佑学长高中,场面震撼。除此之外,考生家长们也会到寺庙求神拜佛,据说有的家长非常虔诚,孩子考多久,家长就跪多久,阵势相当让人震撼。

 

人们好奇的是,作为发达国家的韩国,考上大学到底难不难?根据Wikipedia数据,韩国25-34岁的人群中,有大学文凭的人占到了68%,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最高的,这给韩国各方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基础。2018年,韩国高考报名人数差不多为59.5万人,实际应试考生只有约53万人,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值。

 

网上流传韩国高考的录取率只有五成,但是这个数据找不到源头,可信度不高。根据国际知名的数据统计互联网公司Statista的数据,2007年韩国的大学入学率就达到了69.4%(中国同期为56.03%),而2017年降到了67.6%(中国同期为81.01%)。也就是说,中国考生比韩国考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

 

今年年初,韩剧《天空之城》引发热议,这是一部讲述精英阶层的家长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倾其所有、勾心斗角的黑色喜剧。剧情真实反映了韩国学子为进入一流大学而挤得头破血流。

 

《韩民族日报》报道称,韩国高考制度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家长的“信息力”开始成为决定学生成绩的一大变数。比如哪些私教课程更好、哪些竞赛奖项更有利于录取,都是重要信息。《外交政策》则称,残酷的自由市场教育方法为富裕家庭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成功机会,但也造成了教学质量的鸿沟。

 

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韩国考生可自主选择3所志愿大学,然后在次年1月至2月参加报考大学的复试。据BBC报道,每年参加韩国高考的数十万人当中,只有2%的人能获得进入“SKY联盟”大学(首尔国立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

 

印度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了解印度的高考时,“种姓制度”是这片土地上无法逃避的话题。这个诞生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制度,将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而在这四大种姓之外,还有印度阶层“鄙视链”最底端的“第五种姓”,人们形容他们为"Untouchables",即不得触碰的人。在当地,这些人有一个更直接的称谓:“贱民”。按照印度的古老传统,任何高种姓的人都不能与贱民接触。贱民只能从事清理粪便、处理尸体等最低劣的工作,遭到社会的唾弃、剥削和压迫,缺乏教育和其他发展的机会。

 

尽管贱民群体约占总人口比例的15%,却是印度最为贫穷的阶级,他们不洁、不义、不配与高种姓人来往,也没有权利、没有地位,生活在整个社会的边缘。对于他们而言,想要改变命运,考试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需要说明的是,印度的“高考”并不是像中国一样在高中三年级才能参加。印度实行的是5+5+2的学制。具体来说,在印度首先要先上5年的小学,而后再上5年的中学,后面的2年,是预科。所以,对于印度考生来讲,这12年中有两次重要的考试,一次是在中学毕业的十年级时,参加的毕业会考。这次考试将会让考生选择未来是要就读哪个方向,与中国不同的是,印度的方向分为三种——文科、理科、商科。

 

∧只有通过考试,贱民的孩子才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进而进入政府或银行等机构,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从而改变命运

 

然后,另一次重要考试,就是12年级,也就是最后一年级的毕业考试,在印度叫做“预备考试”。考生必须通过这次考试,才能继续参加大学的入学资格考试。此外,在印度,是没有统一的全国范围内的大学入学考试的,不同的大学会自主命题,自主招生。

 

每一场考试、每一个分数都变得极其重要,如果不能顺利通过考试,就只好在10年级或者12年级的时候辍学,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只有通过考试,贱民的孩子才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进而进入政府或银行等机构,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从而改变命运。

 

但由于成功的机会太少,为了改变命运,当地人不惜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在印度课外补习班随处可见,只是那里传授的并非知识,而是取得更高分数的技巧,不仅如此,各种花式的作弊手段每年都在变着法子上演。

 

对于层出不穷的作弊事件,比哈尔邦的教育部长普拉尚特•库马尔•沙希有苦难言,当教育成为“奢侈品”,对于这里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来说,不断学习深造成为了他们脱离贫困的唯一途径。一方面是摆脱贫困现实的渴望,另一方面却是无法跟上的硬件设施。

 

在印度一些落后地区,大量的学校连教室、厕所、操场都没有,导致这些学校常常连课都不能如期开办,学生对考试也不以为然。因为教师消极怠工、教学强调死记硬背,以及公立学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使得很多印度孩子距离掌握知识的目标越来越远。

 

印度官方智库India Brand Equity Foundation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政府近年来投入在教育方面的资金少于总体预算的3%,根据全国考生的数量,至少需要再建700所大学。

 

由于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不到东西,而印度大学又“供不应求”,家长们不得不帮忙作弊,好让孩子顺利通过考试。一位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理直气壮地说:“学校根本什么都不教,我们不帮孩子作弊,还能怎么办?”

 

此外,因为升学压力过大导致印度考生的自杀率逐年攀升,几乎每年考试成绩公布期间都是印度学生自杀的高峰期。印度内政部统计,2014年至2016年间,共有26000名印度学生自杀,其中1/4的自杀原因与考试失利有关。

(责任编辑:空城)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