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东南亚拒当“洋垃圾场”


发布时间:2019-07-25 09:51:14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洋垃圾”是来自国外的固体废物的俗称。自从中国2018年起禁止“洋垃圾”入境后,许多“洋垃圾”开始转向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但近来,东南亚国家都明确表态,决不当世界的“垃圾场”。

“洋垃圾”是来自国外的固体废物的俗称。自从中国2018年起禁止“洋垃圾”入境后,许多“洋垃圾”开始转向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但近来,东南亚国家都明确表态,决不当世界的“垃圾场”。

 

 

中国作为全球主要垃圾进口国,曾接收来自全球近56%的垃圾量。2018年1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洋垃圾”进口禁令,这无疑对漂洋过海而来的“垃圾山”关上了一扇大门。

 

中国一纸禁令将洋垃圾挡在国门之外后,一些发达经济体纷纷将目标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然而,随着一起起环境纠纷频发,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意识到,决不能让自己沦为“世界垃圾桶”。

 

近来,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也试图将“洋垃圾”拒之门外。

 

洋垃圾引发菲加外交“纠纷”

 

菲律宾外交部长洛钦5月16日表示,由于加拿大未能在菲方设定的最后期限内运回其滞留在马尼拉的“洋垃圾”,政府已下令召回包括大使在内的多名菲律宾驻加外交官。

 

洛钦口中的“垃圾”赖在菲律宾已经多年。2013年至2014年间,一家加拿大塑料公司向菲律宾出口103个集装箱的垃圾,声称这是总计2500吨的可回收塑料。集装箱抵菲后,其中的34个集装箱随即被处理。菲律宾海关检查后发现剩余69个集装箱中,只有约三分之一为可回收塑料,其余为电子产品垃圾、厨房垃圾等。

 

菲律宾指责加拿大违反《巴塞尔公约》,向菲律宾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并一再敦促加拿大运回这批垃圾。同时菲律宾多个环保团体也发起抗议,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从2014年3月起,菲律宾政府开始通过外交渠道联系加拿大政府,希望对方能协助运回这批垃圾。加拿大却表示进出口是两国企业间行为,政府无权干涉,建议将这些垃圾在菲律宾处理掉,但遭到菲律宾明确拒绝。

 

2017年11月,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菲期间表示,加拿大已修订法律清除了运回垃圾的法律障碍,“理论上已经可以将垃圾运回”,但仍有一些现实阻碍,例如“谁来买单”、“运回后怎么办”等问题。

 

面对加拿大的“拖延战术”,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于今年4月底放狠话,称加拿大若再不处理,“菲律宾将用船把垃圾运至加拿大并倾倒在你们的海滩上”。加拿大驻菲律宾使馆随即表示同意运回这批垃圾。杜特尔特表示,5月15日是加拿大运回垃圾的“最后期限”。

 

然而,眼看着期限已至,加拿大仍未采取实质行动取回垃圾,此举激怒了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我要通知加拿大,你们的垃圾马上就到,准备一个盛大的招待会吧,如果可以,(你们)大可吃了这些垃圾。”杜特尔特气愤地说道。

 

事件愈演愈烈,洋垃圾处理纠纷已经开始波及两国正常邦交。

 

5月16日,洛钦公开表示,“我们会继续减少驻加拿大的外交人员,直到这些‘洋垃圾’集装箱被送返加拿大。”有外交专家表示,加拿大久拖不决的态度是菲律宾反应激烈的原因,“加拿大的态度让我们感到菲律宾的尊严被忽视,身份被贬低”。

 

5月20日,菲律宾文官长萨尔瓦多•梅地亚尔蒂命令菲律宾各部部长、机构负责人、国有控股公司和政府金融机构负责人不再签发前往加拿大的旅行许可,同时要求政府官员减少与加拿大政府的官方互动。

 

在重重压力下,加拿大政府终于加快进度,同意尽快将垃圾运回,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根据菲律宾媒体消息,5月31日上午7点左右,“巴伐利亚号”(Bavaria)集装箱船驶离苏比克国际码头,这艘船搭载了69箱来自加拿大的“洋垃圾”。据悉,“巴伐利亚号”将经停台湾高雄,预计将于6月22日抵达加拿大温哥华。加方将对这批垃圾进行焚毁处理。

 

以邻为壑转嫁污染

 

无独有偶,备受洋垃圾所累的还有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近期在巴生港口截获来自西班牙的24个货柜,发现里面装满了非法塑胶废料。事后查明,这些集装箱都是以伪造的申报文件私运入港的。在马来西亚的要求下,目前已有5个货柜被运回西班牙。

 

打着货物运输的招牌,私下偷运“洋垃圾”,让马来西亚当局忍无可忍。为了打击“洋垃圾”入境,马来西亚政府今年4月成立专案小组,针对那些非法进口“洋垃圾”的公司进行调查,并下令进口商必须在14天内送走“洋垃圾”,否则将面临最多10万令吉(约合人民币16.5万元)的罚款或两年以下监禁。

 

“我们会将非法塑料垃圾原路送回。”马来西亚能源、科技、环境及气候变化部长杨美盈表示,根据联合国《巴塞尔公约》,马来西亚政府有权这么做。她还称,这仅仅是第一步,“我们将对马来西亚港口全面调查,打击这些非法勾当。”

 

∧打着货物运输的招牌,私下偷运“洋垃圾”,让马来西亚当局忍无可忍

 

据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此前报道,该国政府已于今年前两个月关停140家涉及进口及处理非法进口垃圾的工厂。此外,马来西亚联邦政府还要求各州环境局成立特工队,继续严厉打击州内的“洋垃圾”及非法工厂。

 

马来西亚政府一系列“洋垃圾”限制措施意味着,全球垃圾产业还在继续转移。

 

自中国2018年宣布停止进口塑料等垃圾后,西方国家就开始为本国的垃圾寻找“下家”。外媒报道称,在欧美国家看来,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由于进口法律松散、相关管控不严,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替代地。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数据,每年约有300万吨垃圾被运往东南亚。

 

然而,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富裕国家向低工资国家所出口的垃圾中,只有10%真正被回收加工,90%的垃圾被烧毁或抛弃在非法垃圾掩埋场,造成环境污染,也制造了传染病病源,引发当地居民肺部疾病或动植物死亡。

 

“没人能躲过这些有毒烟雾。”这些“洋垃圾”给东南亚国家带来巨大的环境和社会危害,包括水源污染、庄稼枯萎、民众患病等,住在吉隆坡的彭蕾(音)就是受害者之一。她说,垃圾回收厂的机器在处理塑料时,不仅臭气熏天,烟雾还让肺部都隐隐作痛。

 

随着民众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发展中国家纷纷对发达国家的“甩锅”行为严正说“不”。从去年开始,东南亚国家陆续立法,禁止进口“洋垃圾”。泰国政府宣布2021年前将禁止进口塑料垃圾。印尼驻欧洲的领馆人员4月对《德国之声》表示,印尼已经立法停止进口来自西方国家的特定塑料垃圾。越南政府去年7月宣布,停止发放新的垃圾进口许可。

 

“禁废”应有全球方案

 

由于在环保问题上监管严格,发达国家在本国进行垃圾处理往往需要缴纳高额费用,因此出口垃圾成为他们的最优选择。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德国、美国和日本2018年出口塑料垃圾均超过100万吨。其中,美国则发展中国家出口15.7万个装有塑料垃圾的大型集装箱。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建立在“对亚洲等国家的环境破坏之上”。据美联社报道,马来西亚能源与环境部部长杨美盈称:“我们敦促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对塑料垃圾的管理,停止往发展中国家运垃圾的做法,因为这样既‘不公平’也‘不文明’。”

 

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呼吁提出“洋垃圾”治理的全球方案。

 

《环球时报》5月13日援引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消息,称5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巴塞尔公约》缔约国会议通过一项修正案,特别将脏塑料垃圾被列入进出口限制对象。这项提案由挪威在2018年6月提出,旨在限制有害废弃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限制向非发达国家随意出口塑料垃圾的国际贸易行为被186个国家一致同意,除了美国。”根据这项提案,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塑料垃圾出口国都必须事先获得目的地国家的许可。186个国家一致同意将塑料垃圾纳入《巴塞尔公约》进行法律监管,并于2021年1月生效。

 

由于在环保问题上监管严格,发达国家在本国进行垃圾处理往往需要缴纳高额费用,因此出口垃圾成为他们的最优选择

 

至此,全球塑料垃圾管控的进程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作为观察国,美国一直反对这项提案,但由于美国洋垃圾出口国几乎都是《巴塞尔公约》缔约方,这项法案将同样适用于美国。“这下被送往美国垃圾掩埋场或焚化站的塑料肯定比一年前更多了。”美国废料回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皮卡德说。
 

目前,美国为应对“洋垃圾”禁令,主要通过内部消化和更改垃圾目的地来解决垃圾回收问题。美国曾有2/3的州面临着垃圾回收危机:由于垃圾回收后无人购买,数百万吨垃圾被拉到填埋场直接掩埋。禁令实行仅半年时间,美国就掩埋了2000多吨废纸,不少美国城市开始取消或收紧回收计划,不再回收混合塑料和纸张。
 

与此同时,一些美国的垃圾回收厂仍在挣扎。他们正通过增加人手、升级设备,试图满足中国的新回收标准。据报道,美国东北部一家经营着18家垃圾回收厂的公司将劳工支出上调了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63万元),还新添了自动化分拣设施,同时提高了服务费用,希望能力挽狂澜。
 

澳大利亚也没有坐以待毙。一方面,澳大利亚工党提出了一项9000万澳元的投资计划,改善垃圾处理站的设施,鼓励政府机构购买非塑料制品,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另一方面,澳大利亚也正在寻求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买家,希望他们能够帮忙处理堆积在境内的垃圾。

(责任编辑:Cheryl)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