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致命的珠峰“拥堵”


发布时间:2019-07-25 09:47:10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提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人们一定会想到那座远离尘嚣的静谧雪峰——珠穆朗玛峰,然而谁都没能想到,让全世界都市人早已习惯的拥堵,正发生在这处海拔8000多米的高空。

提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人们一定会想到那座远离尘嚣的静谧雪峰——珠穆朗玛峰,然而谁都没能想到,让全世界都市人早已习惯的拥堵,正发生在这处海拔8000多米的高空。

 

 

随着天气转暖,珠穆朗玛峰迎来登山热潮,今年的情形尤其特殊,在通往峰顶的路段竟出现排队和拥堵现象,在高寒山区,这无疑是一场致命拥堵,短短几周内已有十几人在登山途中遇难。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夹杂着一个个死亡消息,让人对登珠峰敬畏的同时,更增添一分恐惧。

 

攀登高峰成“死亡竞赛”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其横跨了中国、不丹、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5个国家。Himalayan Database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喜马拉雅山脉共有468个5000m以上的山峰,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共有16座山峰的海拔高于8000m,这也让喜马拉雅山脉成为了登山探险者的圣地。

 

与平地堵车不同,珠峰拥堵显然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根据尼泊尔政府部门的统计,截至2019年5月24日,尼泊尔春季登山季已有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踪。这在珠峰攀登史上排名第四,仅次于1996年山难、2014年雪崩、2015年大地震。普通年份登珠峰死亡人数一般为5人左右,2018年为6人,2016年和2017年为5人。今年死亡的14人中,并没有中国公民。

 

从2019年1月16日起,为实行珠峰垃圾清理计划,中国方面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同时,为了保护珠峰的生态环境,每年仅限春季开放攀登,登山人数控制在300人以内。

 

相比之下,管制更宽松的南坡线路自然就吸引了更多登山者。2019年,珠峰南坡的春季登山季开始于4月14日,尼泊尔政府发放了381张许可证,为历年之最。

 

登顶珠峰一般每年有两个“攀登季”,即适合攀登珠峰的季节,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珠穆朗玛峰的气候条件相对比较稳定,不大会出现极端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灾难性雪崩等严重事故的概率比较小。

  

一般而言,4月到5月是春季攀登季,9月至10月是秋季攀登季。具体的窗口时间会有微调。希拉里台阶“堵车”事件几乎年年发生,今年却是特别严重的一年,主要受窗口期较短的影响。

 

希拉里台阶位于珠峰峰顶周围12米处一块几近垂直的岩石山壁,此台阶位于东南侧的山脊,处于珠穆朗玛南峰与珠穆朗玛峰顶的半途上,也是从东南侧登顶的路线中最后一个真正的挑战,素有“死亡地带”之称。

 

∧攀登珠峰出现了严重的拥堵现象

 

5月22日,冒着冻伤和高原反应的巨大风险,300多名登山者被迫在“死亡地带”——希拉里台阶排队两三个小时等待冲顶。然而,就是在这里,每多一分钟的等待都在加大死亡的风险。

 

这已经变成了一场死亡竞赛,因为出现严重的拥堵现象,但人们还是迫切地想要完成这项任务,他们试图登顶,这就等于是变相自杀,好事变坏。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珠峰第一次“堵车”。七年前,珠峰就出现过拥堵的情况。同样的情况,时隔7年再次发生,一些人将矛头指向了尼泊尔政府。他们认为政府对外出售了过多登山许可证,政府只在乎登山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收益。

 

巨大的利益面前,尼泊尔政府采取了宽松政策。国外登山网站Snowy Horizon显示,想获得攀登珠穆朗玛峰许可,每张许可证常规路线的春季价格高达1.1万美元,秋季为5500美元,冬、夏也要2750美元,这还不包括聘请当地向导、租用装备等费用。

 

根据尼泊尔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尼泊尔的游客数量首次超过100万,旅游业的消费占到全国GDP的近8%,而其中登山产业就能创造接近3亿美元的收入。作为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是不可以被丢掉的重要经济来源。

 

海拔最高名利场

 

尽管攀登珠峰步步惊心,稍有不慎就可能“永远留在那里”,但是,随着商业登山的兴起,珠峰依然被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围绕珠峰的,是人类挑战自我的野心、坚持的毅力,也有与毅力不匹配的欲望,更有因为欲望产生的种种生意。有业内人士就曾直言,“如今的世界最高峰(珠峰)就是一个名利场。”

 

要想攀上世界最高峰珠峰,除了良好的体力、毅力之外,还得要有财力。

 

据媒体报道,目前攀登珠峰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南坡,位于尼泊尔境内,另一条是北坡,位于中国西藏境内。近年来,随着攀登珠峰的人越来越多,登山费用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位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坡攀登费用,已经从2016年的约每人25万元(人民币,下同),上涨至2019年的每人约31万元。而在位于中国境内的珠峰北坡,一家西藏专业登山公司报价接近每人46万元。

 

此外一项必要的个人花费是,给夏尔巴的小费(登顶奖金),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是,不管登顶与否,通常都需要给夏尔巴1500美元左右的小费。第四方面,则是给留守大本营的后勤团队的小费。在大本营,有服务生、厨师、背夫,攀登者需要支付约2000元的小费。

 

而在攀登珠峰前,登山者通常有5000-6000-7000-8000米的完整进阶路线。5000米级别的选择山峰众多,其费用在2000元至5000元;6000米级别的山峰中,如果选择玉珠峰,则报价在1万元;7000米级别的则有慕士塔格峰,其费用约4万元;而8000米级别的山峰,包括希夏邦马、洛子峰等,其价格飙升至15万元至20万元。

 

这意味着,在攀登珠峰前,登山者完成一系列“进阶”所产生的费用总计将接近30万元,而再加上攀登珠峰的费用,一名登山者至少将花费70万元。由于价格的快速上涨,部分攀登者会以接受赞助的方式分担部分费用。

 

最早,攀登珠峰是职业玩家的事情,后来则成了上流圈子值得炫耀的“社交活动”

 

用金钱铺就的山巅,成了富人的俱乐部。随着大量业余爱好者的加入,“这座荒凉山峰的拥挤程度直逼高峰时期的北京地铁”,珠峰也被人们批评——越来越像一个名利场。

 

最早,攀登珠峰是职业玩家的事情,后来则成了西方上流圈子值得炫耀的“社交活动”。

 

自2003年起,以酷爱登山的中国房地产商王石登顶珠峰和央视的大规模直播为标志,中国式商业登山的大幕正式拉开。所谓商业登山,也就是登山客户支付费用给探险公司,探险公司负责山上的一系列服务。

 

从那以后,8844.43米的珠峰对普通人而言不再是不可征服的代名词。截至2012年登山季结束,共有6322人次成功登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商业登山实现的。人们打趣地将这种方式形容为“能力不够,花钱来凑”。

 

“只要你交了钱,不管有没有登山经验,总能找到商业登山公司带你去向珠峰冲顶。”业内人士这样说。一位曾登顶珠峰的人士回忆,他在登山队中遇到过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板,“按理说有糖尿病的人严禁登山,但商业登山队的向导在登山路线上铺设好了梯子等设施。”该人士透露,“我了解到最高的代价是,某人为了登珠峰,付出了100多万元,光向导的奖金就是十几万。”

 

“现在的珠峰是用黄金铺就的世界之巅,”一位中国登山协会的人士说,“这违背了登山的本意,珠峰成了一个富人的俱乐部。”

 

世界最高垃圾场

 

伴随着登山人数的增加,珠穆朗玛峰这片白色净土已经满目疮痍,成了世界最高的“垃圾场”。在这里,随处可见写着英文的奶粉罐、画着法文的咖啡、涂着俄文的酒瓶、印着中文的编织袋、标着韩文的冲锋衣……还有不知道是来自哪里的保健品、饮料、零食袋子、靴子、咸鱼、泡面……甚至连冰川融水,都染上了屎尿的黄褐色……

 

近些年攀登珠峰的人越来越多,这让原本纯洁的珠峰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各类垃圾和人类排泄物随处可见。西藏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多达8.4吨。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自从1953年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成为登上珠峰第一人以来,过去60多年间,已有4000多人登顶。每到四五月登山季,珠峰大本营就会挤满跃跃欲试的登山爱好者。游客增加意味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作为常规登山线路,珠峰南线早已人满为患,到处是垃圾和排泄物,令人作呕。”登山爱好者马克•詹金斯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如此写道。

 

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登山者会沿路丢弃垃圾以减轻负重,这令珠峰随处可见氧气罐、登山装备、帐篷、食品包装等。“过去,垃圾被埋在雪下,然而随着全球变暖,冰雪开始融化,垃圾就露出来了。”郎吉说。

 

∧伴随着登山人数的增加,珠穆朗玛峰这片白色净土已经满目疮痍,成了世界最高的“垃圾场”

 

跟废弃物相比,人类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有一次,“亚洲之旅”公司的登山领队达瓦•史蒂文带领团队在山腰安营扎寨,他们用工具从附近取了些冰块,烧热后喝到嘴里却发现有股怪味。数日后气温升高,冰雪消融,他们才发现,支帐篷的地方是先前的登山者挖的“厕所”。

 

为了控制垃圾污染,尼泊尔政府绞尽脑汁。据路透社报道,他们禁止登山者携带啤酒,2014年立法要求登山者上山前支付4000美元押金,下山须携带8公斤的垃圾和排泄物,否则不退押金。然而,这些规定执行起来往往大打折扣。

 

面对珠峰上越来越多的垃圾,尼泊尔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

 

早在1991年,尼泊尔的有识之士就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据美国《户外》杂志报道,在腾布切寺院住持阿旺腾津藏倡导下,昆布地区成立了SPCC,专门解决垃圾和排泄物问题。他们在珠峰营地修建厕所,沿着登山路线设置垃圾箱,还在各个村庄挨家挨户回收当地人从山上捡来的垃圾。

 

收集一次垃圾需要连日长途跋涉。挑夫赶着牦牛从大本营一路往下,沿途收来的垃圾被捆在牦牛背上运往卢卡拉。作为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尼泊尔2017年人均GDP仅730美元。《尼泊尔时报》称,垃圾能帮当地人改善生计,比如登山者丢弃的氧气瓶就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加德满都机场,员工忙着搬运从卢卡拉送来的不可燃垃圾。打开袋子,里面琳琅满目,从红酒瓶、啤酒罐到破帐篷、氧气瓶……进一步分类后,这些垃圾被卖给回收公司。“通过垃圾回收,我们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创造了绿色就业岗位。”供职于“从蓝色废物到宝物”回收公司的纳宾•马哈贾告诉《尼泊尔时报》。

 

不过,要清除珠峰积攒多年的垃圾仍然任重道远。达瓦告诉路透社,2008年至今他发起了多次清理活动,共回收了1.5吨垃圾,但珠峰上留有多少垃圾,依然无法估量。

(责任编辑:Julia)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