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引发担忧


发布时间:2019-06-12 10:52:02    来源于:FT中文网

摘要:中国公民生成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正被用来助推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豪赌。

中国公民生成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正被用来助推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豪赌。但这其中也存在风险,开发利用人工智能的努力,引发了有关中国政府以及私营企业将如何收集、保护以及利用每天收集的数万亿数据点的疑问。

 

中国的国家人工智能计划于2017年实施,它提供了一个路线图,该路线图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将引领一个预计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的行业。

 

批评人士警告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多,可能会加剧公民自由面临的威胁。

 

中国已经拥有多家世界领先的面部识别公司。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估值达到45亿美元的商汤科技,提供分析全国闭路电视网络画面的软件。初创企业旷视科技为政府视频监控项目提供了大量硬件,该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得到中国国有风投基金的支持。

 

庞大的人口以及需要大量数据输入的政府官僚体系,让中国人工智能公司获得了有利的规模经济。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身份证照片数据库(10亿以上)。具备面部识别技术的安全机器人在街道上巡逻。

 

中国公司已在利用这些数据。一些餐厅现在允许顾客“刷脸支付”,中国各银行正纳入金融服务集团平安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扫描借款人的面部“微表情”来识别早期欺诈迹象。

 

但反对人工智能的迹象也在出现。2018年,中国央行遏制了腾讯和阿里巴巴等私营企业运行的类似金融信用的评分试点计划,担心私营企业可能会不当使用客户数据。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国际网络政策中心的研究员萨曼莎•霍夫曼表示:“这是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现有监控系统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旨在加强指挥和控制。但它也被用来改善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霍夫曼对中国的“智慧城市”进行了研究。

 

“智慧城市”计划将人工智能和城市服务(从交通到公共医疗以及视频监控)融合在一起。霍夫曼表示:“它既不是正面的也不是极其负面的。实际上,它兼而有之,而且……互相矛盾……我认为这是重要的一点。”

 

然而,有时中国的人工智能实力赶不上炒作。在备受争议的社会信用体系——该体系旨在对每一个公民给出一个综合评分,以衡量其信用可靠性——宣布4年后,只有北京和杭州推出了这类评分。较高的评分可以带来微小的好处,例如公交车票打折:与批评中国的人预测的那种“奥威尔”体系不太一样。

 

尽管有很多功能,但数据也有局限性。位于北京的耶鲁大学中国法律研究中心法律专家唐哲表示:“银行希望了解谁能偿还贷款,警方希望知道谁可能会犯罪。”他表示,其中一些数据是可以获得的,有一些则不能。“一个综合评分不会帮助你找到你需要的数据。”

(责任编辑:陈尘)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