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牛市真的来了吗?


发布时间:2019-05-13 16:05:09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近期A股市场行情火热,不但沪指重新站上3100点整数关口,沪深两市合计成交也再破万亿元。

近期A股市场行情火热,不但沪指重新站上3100点整数关口,沪深两市合计成交也再破万亿元。当有多个交易日的成交量突破万亿之后,舆论纷纷形容中国的“牛市”终于度过了漫长的寒冬,在“春节”后开启了春天的大门。是什么动力让中国股市走出了这样的“神操作”?中国股市的“牛”期真的来了吗?

 

 

春节过后,中国股市走出了罕见的大涨行情。3月4日,A股轻舟飞跃,沪指轻松越过3000大关,两天后又突破3100点。这是2018年6月19日以来,时隔9个月重新站上3000点。不仅指数创新高,成交额也屡创新高,连续突破万亿元,股民热情彻底被激发。

 

据媒体报道,随着A股连续大涨,各券商营业部再次出现了热闹的景象。由于股市交易量暴增,甚至出现了多家券商交易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有媒体声称,在这波惊人的涨幅中,股民平均获利超过4万元!当然,也有不少股民哀叹没有抓住这一波行情,但他们却开始相信,这一波虽然错过,但中国股市的“牛劲儿”已经出现了。如果说有很多原因让中国股市在2015年后走入漫漫熊途的话,那么当下的股市露出牛相依然是多重原因的结果。

 

多因素促成近期上涨

 

首先是中美贸易战接近尾声。春节前后,中美两轮贸易磋商给全球带来了不少正面想象空间。虽然仍存在一些分歧,但舆论对中美贸易磋商的结果还是持乐观态度。这个影响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最大隐患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消除。

 

这无疑给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尤其对于中国资本更是如此,资本开始蠢蠢欲动,它们纷纷涌入股市一展身手。

 

另外,中国过去几年的经济下滑致使各路资金都没有很好的投资标的。房市低迷、其它产业投资效益不明,股市波澜不惊。对于急需投资的资金来讲,找到一个投资的突破口是一个迫切需要发生的事情。

 

这些原因只是促使股市上涨的偶然性因素。如果要真正了解本次上涨出现的原因还必须回归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换句话说,中国经济的内部变化才是本次股市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经历了近5年的供给侧改革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得到加强,实体经济发展所带动的资本流向变得更加理性和良性。资本市场在整体纠正了无序和非理性运行之后,金融泡沫化的最大肇因已经大幅度减弱,中国经济的恢复能力和健康程度都在全面增强。

 

过去几年,中国加大了金融监理整治,这也让很多“恶意”资本和一些具有其它目的性的资本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减少,它们对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力也快速降低,中国股市变得更加稳定和有序发展。

 

∧中国股市在经历了2015年暴跌之后,有了再次扬帆起航的可能

 

股市变化的基础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健康程度。在经历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体优化以及大力提高执政效率等一系列变化之后,逐步稳定的中国经济出现了积极向好的变化。灵敏的股市最先嗅到了这种变化,并率先做出了反映行动。

 

三月初中国两会成功召开,中美贸易战即将落幕,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等多重利好消息的刺激下,2019年的中国经济值得期待。

 

不过虽然中国经济可期,但本轮股市的大涨整体上依然可以看做是国内外各种利空出尽后的一次反弹,毕竟中国经济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企业负担过重、百姓收入增速降低、产业发展不平衡、地方财政拮据、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等问题依旧存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这些都会对中国股市未来的走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影响,股市未来发生震荡甚至是深度调整在所难免。

 

总体来说,经历了2015年暴跌之后的中国股市还是看到了再次扬帆起航的极大可能,而目前来看,大多数上市公司目前正处在价值低洼区,增值的潜力和可能性越来越明显。这轮上涨能否真正转化为牛市,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如此上涨并不罕见

 

面对狂奔的A股,很多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都惊呼“涨幅太大、速度太快”。那么,像这次沪指在30天涨幅接近20%,在A股市场到底罕不罕见?答案是否定的。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的20年间,30天涨幅超过20%的月份共有15个月。

 

更重要的是,翻看历史数据可以发现,每一轮强势行情起步时,都伴随快速放量上涨。正是这一轮的快速放量上行,充分调动了市场情绪,也吸引了众多资金入场,从而形成或大或小的牛市行情。

 

此前涨幅最大的月份是1999年5月19日-6月18日,短短30天,沪指涨幅达41.42%,这也是A股史上著名的5•19行情的起点。

 

在经过这一轮大涨后,市场进入长达半年的调整期,随后再次发动进攻。行情数据显示,大概有四波大级别上涨行情。在此期间,沪指从1000点左右上行至2200点上方,涨幅超过120%。

 

涨幅位居第二和第三的月份分别是2006年11月和12月,正是2007年牛市行情的初期,而在这一轮行情中,沪指创下了历史最高点——6124点。

 

行情数据显示,在经过2006年11月和12月一轮快速上行后,沪指经过1个多月调整后再次发起进攻,出现两波大级别上涨行情。沪指也从当初的1800点附近上行至6124点高位,涨幅超过240%。

 

上一轮牛市也是从一波快速放量上涨行情发展而来。2014年11月20日-12月20日,沪指30天大涨26.83%。

 

广发策略发布研报称,从A股历史经验来看,熊转牛初期首次放量大跌之后,短期内市场的期望值(EV)依然为正、市场风格也会延续,不过成长股的领涨行业可能会有一些切换。依经验来看,牛市初期首次放量大跌之后,市场一般会经历一个月左右的中等级别的调整。A股大概率将在二季度进入震荡调整期,建议利用这段时机配置。

 

机构纷纷看多

 

面对A股如此形势,多家国内券商继续唱多后市。3月5日,长城证券发出的研报称,上证综指年内有突破4000点的可能,成为目前预测后市点位最高的机构。

 

在这份题为《牛市基础已经形成》的研究报告中,长城证券分析师汪毅表示,制造业增值税下调3%的幅度略超预期、中美贸易谈判也将进入尾声、MSCI扩容靴子落地、科创板上市细则也已经公布,市场风险偏好继续修复,盘面呈现震荡整固的态势,市场在短期震荡后将步入新的行情阶段。

 

报告写道:“后市随着对经济数据预期的消化,将会在资金的推动下高位震荡。我们预计年内上证综指会达到4000点,但不会持续之前的暴涨趋势,而是呈现稳步向上的格局。”

 

也有机构认为,牛市基础尚缺乏有效的论证。申万宏源表示:“也许大部分投资者和我们一样不相信牛市,只是年初以来高仓位获得了高回报,丰厚的安全垫+短期市场的强动量使得投资者还愿意保持耐心,享受动量。”

 

广州期货股指期货分析师郭子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本次A股行情斜率比较陡峭,没有更多利好因素推动,后市大概率进入短暂休整期。不过,下半年,随着科创板落地以及经济逐渐企稳,A股或迎来一波斜率相对平坦的上行趋势。

 

外资机构当前也都普遍看好中国股市。摩根士丹利继续维持对A股的看多立场,称中国股市当前尚未处于“过热”状态,料还有15%的上涨空间。摩根士丹利重申对A股的“增持”建议,他们将2019年底沪深300指数目标位维持在4300点,这意味着较当前点位还有将近15%的上涨空间。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亚太区投资总监及首席中国策略师邓体顺也指出,他依然看好中国股票,因其估值仍低于历史均值,而且更多有力的财政支持措施预计将出台。

 

他强调,减税降费措施将提振企业盈利增长,进一步推升股票估值。具体而言,瑞银看好材料、基建和银行类股,这些板块将受益于基建投资持续增长。此外,瑞银也看好运营杠杆较低的板块。

 

瑞信研究院也在最新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化、A股逐步纳入领先指数系列,以往导致中国市场表现不佳的负面因素正在得到扭转,中国股市存在上涨空间。

 

全球资本加速流入A股

 

自2014年末沪港通开通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大量海外资本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表现中找到了投资机会。最新数据显示,通过沪股通、深股通渠道的北向资金在A股的总持仓市值已达万亿元水平,成为左右当前A股市场风格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广发证券认为,目前外资在A股持仓已经与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考虑到外资长期加速流入趋势已形成,预计未来外资有望超越保险及公募基金,成为A股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今年外资流入A股的资金量可能会达到4000亿元到6000亿元,到年底外资持有A股的可能会超过1.8万亿元,从而超过公募基金成为A股最大的机构。随着外资在A股市场的占比越来越大,其定价权也越来越大,也越能推升优质股票的估值,这将使坚持价值投资的投资者获得更好回报。

 

2018年借道沪深股通的北向资金净流入达2942.18亿元,海外投资者成为市场中最坚定的做多力量之一。3月1日,MSCI宣布将在2019年分三步把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5%提升至20%,同时将包括创业板股票在内的中盘A股纳入指数体系。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的相关指数也将分别在6月和9月启动纳入A股的程序。

 

A股市场外资加速流入,不仅仅是“水源”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流入渠道的拓宽和畅通。

 

日前,锐联财智董事总经理段嘉尚在“诺亚财富第六届财智湾区论坛”上表示,因为看好中国经济增长中蕴藏的投资机会,外资正积极通过股市这一渠道配置中国资产,未来外资流入A股的趋势仍将延续。虽然去年股市低迷,但段嘉尚表示,因为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及其中蕴含的投资机会,外资正不断增配资金投资中国股市。

 

段嘉尚认为,当前海外资金不断流入A股,一方面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考虑,相比其他国家的资产,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太低,因此资金都有主动配置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A股与全球其他股市的相关性仍较低,从分散资产风险的角度来看,A股也具有不错的配置价值。

 

∧MSCI宣布将在2019年分三步把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5%提升至20%,同时将包括创业板股票在内的中盘A股纳入指数体系

 

除了不断增强的估值吸引力,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也为看好A股的外资们提供了“中国信心”。

 

MSCI董事总经理兼MSCI指数政策委员会主席雷米•布莱恩德说表示,中国监管机构对继续改善市场准入条件的坚定承诺是赢得国际机构投资者支持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此之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停牌随意性过大曾引发国际投资者担忧。而伴随证券监管完善停复牌机制,上述现象已经获得明显改观。在布莱恩德看来,这已成为中国监管机构坚守承诺的例证之一。

 

来自华夏基金的观点认为,A股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除了带来巨额增量资金外,还带来了配置龙头企业的投资理念。包括外资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加,令A股市场定价效率趋于提高、波动性逐步降低。与此同时,在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推出在即、市场供需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退市等基础性制度也正不断完善。这些因素将影响投资者行为,从而推动A股逐步构建新的投资逻辑和估值体系。

 

科技股的春天

 

也有不少机构将这轮上涨归功于科创板的效应。

 

3月2日凌晨,中国证监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科创板的2份规章和6项规则定稿,市场高度关注的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配套规则正式发布实施。3月3日深夜,上海证券交易所还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

 

3月22日晚间,上交所披露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分别为晶晨半导体、睿创微纳、天奈科技、江苏北人、利元亨、宁波容百、和舰芯片、安翰科技,武汉科前生物。

 

∧也有不少机构将这轮上涨归功于科创板的效应

 

招商基金认为,A股大涨主要是受到科创板正式稿出台以及全国“两会”召开的影响。科创板的加速推出和注册制试点的落地,一方面体现了监管层对于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视程度,整体政策面仍较为友好;另一方面,科创板有望发挥其鲶鱼效应,促进主板市场基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市场对于降税减费、政府赤字率以及地方专项债的发行额度等也有颇多期待,进一步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诺德基金研究员杨雅荃指出,短期来看,科创板对市场的影响偏正面。第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或在6-7月,在上市初期,发行节奏应该不会较快,市场资金分流效应不显著。而科创板的推出会切实利好券商及创投行业,这可能会使得市场成交持续活跃,有助于上涨行情的持续。

 

海富通基金指出,科创板块未来的重点方向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创新药等几大领域,对应到A股的板块近期也有所表现。例如一些人工智能非上市公司虽在一级市场已经获得较高估值,但在盈利、成立年限和持续性上没有达到上市的要求,但可以通过科创板块来实现融资发展的目的。而这类科创板在上市后,如市场所担心的的确对原来中小创的公司会带来分流压力,但中长期来说,也是行业优胜劣汰机制的表现,因此科技股也需要仔细甄别。

 

东吴证券认为,需要关注A股的“科创板效应”,科创板推出对A股影响的落脚点,核心在于带动科技股的估值提升,特别是具备关键核心技术的公司。

 

在该机构看来,科创板主题,A股的受益主线有三条:线索一,与科创板公司上市业务直接相关的券商;线索二,与科创板公司有股权关系或者业务关联的A股影子股;线索三,具备关键核心技术的A股科技股。“其中,线索一和线索二的受益逻辑较为直接,但是,我们认为线索三恰恰是高度受益却尚未被充分预期。”

(责任编辑:陈尘)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