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体检市场乱象频发为哪般?


发布时间:2019-01-28 16:53:35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2018年12月2日,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曝出行业“假体检”丑闻:有些体检机构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抽了血做都不做,把血倒掉,直接出结果……虽然“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但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百分之百。这个爆料一出,便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纷纷质问:难道我们都做了“假体检”?

2018年12月2日,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曝出行业“假体检”丑闻:有些体检机构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抽了血做都不做,把血倒掉,直接出结果……虽然“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但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百分之百。这个爆料一出,便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纷纷质问:难道我们都做了“假体检”?

 

“假疫苗事件前,大家都想象不出来还有假疫苗。而在我们(体检)行业,也有真体检和假体检。” 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称,很多企业在给员工选择体检中心时,只看中价格便宜,而不注重质量。



∧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讲话


张黎刚表示:“问题是你不知道帮你们的员工做体检的超声医生到底是护士还是医生,有些同行会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有一些同行抽了血做都不做检查就扔了,(直接)出结果,因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如果体检中心抽的血做都不做,错误率最高是千分之三。由于误差比例发生如此之低,在我们行业里有很多不正规的做假体检的公司。”

 

体检市场乱象凸显
 

 事实上,体检乱象并非首次进入公众视野,2018年7月,某大型体检连锁机构的前员工爆料称美年大健康在广州的一家门店的体检报告由别人假冒医生签字等问题。后经广州天河区卫计局调查,该情况属实,并责令整改。

 

同年5月新华社发表的报道《“专业值”偏低 “忽悠值”偏高——部分体检机构乱象调查》一文中也揭露了一系列体检机构的猫腻。该文指出,目前体检机构普遍重设备、轻医生,重化验、轻诊断,检前健康评估和检后追踪指导流于形式,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全科医生比较匮乏,影响健康体检的准确性和指导性。这是因为体检行业市场空间大、准入门槛低以及利润率不高导致了各种不规范行为的出现。

 

江苏某三甲医院妇女保健科一名主任医师称:“有些体检机构给客户检查出阴道炎、宫颈糜烂等问题,并借此推销各类后续检查,有的人为此花了几万元检查治疗。但目前医疗界认为宫颈糜烂就是柱状上皮的外移,很多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治疗。”

 

此外,还有一些机构推出名目繁多的“基因筛查”与“癌症筛查”项目,“有些患者拿着基因筛查报告,说自己得了癌症。四处求医折腾了很久,结果在肿瘤医院检查后发现根本没有患癌。我们并不提倡健康人群进行这种基因筛查。”武汉某医院一位肿瘤科医生如此说。

 

“基因检测只是告诉检测方,某类疾病有发生的可能,不意味着有易感性就一定会发生。”该医生提醒,至于这种病会不会发生,和自己有没有行动去预防它也有一定关系。因此,大家要客观看待,不要抱着追捧的态度去做。

 

国家卫健委专家也提醒,应当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因素,确定健康体检项目,不应过度追求价格高的项目。人的健康状况不断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一个过程。一些肿瘤标记物,如果不从体检项目的设置和针对的人群上进行对照,对于判断最后的体检结论并不一定有实际意义。

 

恶性价格战是罪魁祸首

 

中国体检乱象的背后,是企业为获利在作祟。根据好奇心日报研究显示,一家占地2000-3000平方米的体检中心,开业投资大约需要2000-2500万元。其中,设备费用(放射性诊断、B超、内窥镜、五官检查、红外线成像等)占50%左右,约1000-1200万元;剩下人力资源、装修成本、场地租金等合计50%。

 

以上是开设一家健康体检机构的基本成本,据行业人士分析,若部分体检机构开业时投入资金不足,没有采购分析仪器的话,都得交至第三方机构外包检测,承担一大笔检测费用;即使配置有分析仪器,分析试剂的价格同样不菲。

 

根据新华社记者的报道,某健康体检机构原价7000元的包含多项肿瘤筛查项目和抑癌基因检测项目等高达45项检查项目的套餐,以打折的形式销售,只需要699元;而另一家健康体检机构的烟酒代谢基因检测原价需要3800元,也采取接近五成的折扣以1980元的价格销售。低价折扣不禁让人对某些健康体检机构是否真的有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得出体检结果产生怀疑。为了获利和揽客,行业内展开恶性价格战,压缩成本是机构唯一的手段,结果都由普通老百姓承担。

 

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同时预防医学及健康体检的黄金时代也悄然来临。体检机构美年健康的年报中曾援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指出,2020年我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00亿元,第三方专业体检市场将达到720亿元的收入规模。

 

2017年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国人勾勒出这样一幅令人期待的“健康图景”: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伴随“健康中国2030”规划出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民的健康意识也由“患病求医”向“健康管理”转变。

 

2018年11月1日,国元证券发布研报称,据估算2020年我国民营体检市场具备500亿-700亿元的市场空间。在体检行业有众多小公司,而爱康国宾、美年健康、瑞慈体检是该行业绕不开的三大巨头。

 

根据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美年健康的业务扩张到32个省市自治区、215个核心城市,布局400余家体检中心。全年体检人次超过2160万,预计2021年将服务超过1亿人次。在美年健康的计划中,2018年公司的体检中心整体规模会超过600家,服务人次达到3000万。

 

相比之下,爱康国宾的体检中心规模稍显逊色。据爱康国宾官网介绍,截至2018年11月,爱康集团(包括并购基金)已在香港、北京等37个城市设有120家体检与医疗中心,服务600万人。

 

瑞慈体检的官网则介绍,公司目前在北上广深等各地开设了41家机构,服务人数为百万级别。

 

三家上市体检机构的市值也反映了他们的规模。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4日17时,美年健康的总市值为527.85亿元,爱康国宾总市值为87.95亿元,瑞慈医疗总市值则是20.50亿元。2017年年报中,美年健康、爱康国宾、瑞慈医疗的营业收入则分别是62.33亿元、35.46亿元、10.80亿元。

 

近年来爱康国宾与美年健康这两大行业巨头的市场争夺战引人瞩目。2014年4月,爱康国宾在美国上市,2015年8月,计划退市。当年11月,美年健康公告称,拟向爱康国宾提交私有化交易初步邀约。12月,爱康国宾启动“毒丸计划”,反击收购邀约。此后,美年健康多次提价,试图以现金收购爱康国宾。

 

2016年2月和5月,爱康国宾两次起诉美年健康侵犯商业秘密、侵害其健康体检软件系统著作权。2016年3月,美年健康计划收购慈铭体检,爱康国宾向商务部举报该收购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2016年6月,美年健康发布公告宣布退出收购爱康。10月,美年健康宣布申请暂时中止审查收购慈铭体检股权相关交易事项。也就是在2016年10月6日,瑞慈医疗在香港上市。

 

随着体检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三大巨头之间的争斗还将继续,而大量小的体检机构也将产生,中国的体检市场必将呈现体量增大、快速发展的局面。

 

加强体检机构管控

 

针对近期引发关注的体检乱象,中国卫健委相关负责人称,健康体检机构属于医疗机构,其机构和所属医务人员都应当遵守中国关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的法律法规规定。这位负责人称,“抽了血标本后不检测的行为,属于出具虚假或者伪造健康体检结果,依照《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有关条款进行处罚。”

 

∧健康体检机构属于医疗机构,其机构和所属医务人员都应当遵守中国关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的法律法规规定

 

2009年,中国原卫生部出台《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卫医政发〔2009〕77号),规定了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体检业务的执业条件和许可、执业规则,以及外出健康体检的要求,对于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健康体检、医疗机构未经许可开展健康体检、未经备案开展外出健康体检、健康体检超出备案的健康体检项目目录、出具虚假或者伪造健康体检结果等违法情形,明确了处罚措施。

 

随着健康体检市场的发展,2018年6月,中国卫健委印发通知,将健康体检中心作为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出台了《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规范(试行)》和《健康体检中心基本标准(试行)》,独立设置的健康体检中心应当满足该基本标准,管理应当符合规范要求。

 

目前对体检的管控体系主要由省负责,截至目前已有21个省成立了省级健康体检质控中心,负责健康体检质控工作。上海卫生监督部门表示,下一步将对上海开展健康体检的社会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会将结果进行社会公示,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机构,会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情况预警约谈,并将评估结果与医疗机构年度校验挂钩,建立退出机制。

 

天津市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宋崑则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国家级健康体检与管理质控中心,搭建全国健康体检与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统一健康体检质控核心指标体系,明确数据格式和定义,开展健康体检统计数据采集,重点关注重大疾病、慢性病和一些可防可控指标的采集,最终实现相关平台的互联互通,开展人群健康档案采集和健康状况分析。此外,业内专家还建议应完善检验结果的倒追机制,留存标本,如果体检人在短期内(三个月或半年)发现了与原检验严重背离的病情,则对标本再检验。

 

另据记者从中国卫健委了解,针对体检“乱象”,将继续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对风险程度高的医疗机构,提高抽查几率。对于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一律“零容忍”,要求各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乱像要用重典治理

 

有媒体记者注意到,早已经有医疗机构或者体检机构因为违规而受到行政处罚。

 

2014年,青岛市卫生监督局在对辖区内健康体检机构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时发现,部分体检机构存在空挂诊疗科目、未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从事放射诊疗活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健康体检报告中各项检查和最终体检结论不是由执业医师和主检医师签署等问题。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卫生执法人员制作了相关执法文书,当场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拟对存在违法行为严重的3家单位进行立案处罚。

 

据深圳市卫生监督局披露,2016年,深圳六联医院“内科医师李某,外科医师徐某为体检人员进行体检时,未亲自诊查即出具体检结果并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因此,卫生监督部门对医师李某、徐某分别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并对其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进行记4分处理。而深圳六联医院在没有核查体检结果的情况下,出具该院制作的“健康体检卡”,被卫生监督部门予以警告的行政处罚。

 

体检机构最近一次陷入风波,是在2018年8月13日。美年富海门诊部由于“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24日期间超出批准范围开展CT诊断专业放射诊疗工作、2018年1月25日至2018年7月5日期间开展CT诊断专业未办理诊疗科目登记、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5日期间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开展磁共振成像诊断专业”,被予以警告的行政处罚,同时被罚款8900元。

 

体检行业乱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重视。今年10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健康体检机构管理促进健康体检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要求“自即日起至2018年底,各地卫生监督机构要对辖区内健康体检机构依法执业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发现未经许可开展健康体检、超范围执业、出具虚假或者伪造健康体检结果、冒用他人身份或资质开展诊疗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有关监督执法工作情况请于2018年12月10日前报我委医政医管局”。

(责任编辑:陈尘)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