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起底白宫“铁三角”


发布时间:2018-08-09 13:59:28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中国一直强调不愿打贸易战,多次告诫美国贸易战没有赢家。但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却不这样想,他们组成了白宫“铁三角”,也是中美贸易战的始作俑者。

中国一直强调不愿打贸易战,多次告诫美国贸易战没有赢家。但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却不这样想,他们组成了白宫“铁三角”,也是中美贸易战的始作俑者。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内阁缠斗、政策混乱早就不是新闻。在对华贸易问题上,鹰派、鸽派、中间派争论不休。经过几轮缠斗,由特朗普、莱特希泽、纳瓦罗等对华鹰派组成的白宫“铁三角”已占据上风,正以加征关税为手段,对所有被他们认为“占了美国便宜”的贸易伙伴们挑起战火,中国是其中主要目标。

 

人们看到,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中,三人的角色分工是:特朗普担任总指挥,推特是其发布命令的冲锋号;莱特希泽充当前锋,不断推出所谓中国贸易壁垒的报告与证词;纳瓦罗则是军师,他那本《致命中国》一书,正是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的“政策之源”

 

特朗普与美国优先

 

“美国优先”是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提出的主张,许多美国人似乎是被这个能够带来激情的口号,抑或是激发了民粹意识的主张给吸引了,他们投了特朗普的票。特朗普就任总统以后,信守承诺,兑现了竞选时“美国优先”的主张。只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是从“退群”和与许多世贸组织成员开打贸易战开始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先是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然后又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伊朗核协议”,最近还叫唤着要退出世贸组织。在“退群”的同时,特朗普政府还以各种名义对中国发起301调查,以及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发起232调查,针对钢铁、铝、汽车等重要产业制造贸易摩擦。面临把世界经济带入“经济冷战”“反契约”的状态。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研究员认为,“美国优先”与美国历史上传统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区别,主权国家强调自身利益并放在最优先位置,这是一个常识,但特朗普强调的“美国优先”实质上是把美国自身私利摆在最前面。

 

美国国内不同团体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一直激辩不断。大多数蓝领工人、收入中下层的人士认为,这样做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些人也是把特朗普推上台的中坚力量,特朗普兑现竞选承诺,也有助于巩固其选举基本盘。奉行自由国际主义的人士,如共和党建制派,则认为特朗普此类“美国优先”政策,损害美国国家利益,严重伤害了美国的软实力,削弱美国的世界领导力。

 

美国强调世界领导地位,而领导地位意味着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提供公共产品。那些利润主要来自外部的美国企业,对特朗普式的“美国优先”也不赞同,对外投入减少,这些企业海外资产的安全性将受到影响。美国舆论将特朗普划入“分裂者”一类,显示其“美国优先”政策的争议性,而且支持与反对阵营之间针锋相对,矛盾几乎难以调和。 

 

有专家表示,特朗普一直在将美国打造成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受害者角色,却枉顾了一个事实:过去几十年来及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元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美元为强势国际储备货币基础之上的。

 

但要维护美元为强势国际货币的地位,就必须有足够多的美元来满足国际消费者对美元的需求。从美元的印制到投放的过程来看,每年世界贸易的增加部分有相当部分是被美国消费了,而且也只有美国消费,市场上才能有足够多的美元供应。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和主要经济体都存在贸易逆差的原因。

 

但就特朗普而言,他出身商界,为博选票,他竞选时大打民粹牌,将矛头对准中国,声称中国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他要帮美国人拿回来。入主白宫以后,他所有政策的基石都是为了兑现竞选承诺,以最大程度拢住选票,巩固共和党今年11月在中期选举的优势地位,顺带为自己竞选连任造势铺路。因此,美国过往的所有内外政策都要服从于他,而不是他要遵循这些政策。这样,中国自然成为他兑现承诺的主要战场,他要利用所擅长的商业领域和“交易艺术”,成就 “美国优先”。

 

莱特希泽与301调查

 

罗伯特•莱特希泽是美国301调查的主要设计者,曾参加过20多个涉及钢铁、汽车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谈判,1981年至1989年,莱特希泽在里根政府内曾担任美国贸易副代表,长期负责钢铁贸易谈判,以强硬姿态见称,因此被称为“钢铁老兵”。他还有个绰号是“贸易沙皇”。有媒体称其是1985年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的主导人物之一。

 

∧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

 

公开资料显示,莱特希泽1947年10月11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毕业于乔治敦大学。2017年1月,还是美国候任总统的特朗普委任“鹰派”人物莱特希泽进入其贸易政策团队。2017年5月11日,莱特希泽出任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路透社引述熟悉莱特希泽的人士的话称,“他非常聪明,非常具有战略性,并且无所畏惧。一旦他负责此事,他将动用一切可能的工具来阻止中国及其他国家‘作弊’,他可不是WTO的粉丝。”

 

早在1999年,莱特希泽就公开宣称,中国加入WTO对美国来说是个威胁,并指责美国政府在贸易问题上对华让步。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莱特希泽始终冲在最前线。他不满足与中国就贸易平衡问题达成的意向性协议,更直接施压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妄图改变中国的发展道路。

 

此外,莱特希泽也曾在美国国会,狠批WTO机制,指WTO争端解决机制缺乏效率。他建议美国挑战WTO的规定底线,保护美国的经济利益。可能办法包括:对中国产品实行暂时性进口限额、征收附加费、在反倾销关税中考虑中国操纵汇率的影响。

 

301调查是美国《1974贸易法》的一项条款。301条款的上一次大规模应用还是在上世纪90世代,自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后,国际贸易争端逐步转移到WTO平台上,美国也暂时中止了使用301条款。然而在莱特希泽上任后,美国再次启用301条款难免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根据301条款规定,美国贸易代表可以对外国法律、政策或做法进行调查,与有关国家进行磋商,并决定是否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停止执行有关协定等报复措施。

 

2017年8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对中国启动301调查,主要针对与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有关的法律政策或做法。据媒体报道,美国将很快公布对华301调查结果并可能对中国采取限制措施。“调查结果可以诉诸WTO裁决,但不能单方面采取制裁措施。如果美国没有通过WTO来解决问题,就是单边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是违反WTO原则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屠新泉说。

 

纳瓦罗与中国威胁论

 

彼得•纳瓦罗是特朗普的御用军师,官方头衔是总统助理、白宫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种种迹象表明,他是影响特朗普对外贸易政策的第一人。2016年12月21日,特朗普过渡团队宣布,将任命纳瓦罗领导新成立的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担任总统助手及贸易和工业政策主任。

 

现年68岁的纳瓦罗原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保罗商学院指教经济学超过30年,因极力鼓动“中国威胁论”和出版“中国三书”而知名,并因此得到特朗普青睐,成为中美贸易战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美国总统助理、白宫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彼得·纳瓦罗

 

因《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纳瓦罗和特朗普结缘。2011年,特朗普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他最喜欢纳瓦罗那本有着耸动标题的《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特朗普后来说:“几年前我读过纳瓦罗关于美国贸易问题的一本书,他那清晰的论点,周密的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很有远见地记述了全球主义对美国工人造成的伤害,并为复兴我们的中产阶级指明了一条路。” 

 

《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里,纳瓦罗从知识产权、污染,乃至监狱劳动,把中国骂了个遍。纳瓦罗还在该书提出建议:美国消费者应尽量避免购买中国产的产品;美国人官员得“认真”同中国打交道;美国企业应把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出来。

 

因为《致命中国》,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认识了纳瓦罗。在书中,纳瓦罗从货币操纵、不公平贸易政策以及致人死命的商品三个角度说明中国对美国的威胁。这本书后来被制作为纪录片。而在这个纪录片的宣传页面上,写着还只是商人的特朗普的推荐:“一针见血。这部纪录片用事实、数据和洞见描述了我们与中国的问题。我推荐你们赶快看看。” 

 

纳瓦罗的最近一本书于2015年出版,名为《卧虎:中国军事化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此书从意图、能力和战略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军事崛起的意义。他还认为,中国可能成为当年偷袭珍珠港的日本帝国的翻版。 

 

对于纳瓦罗的“中国三书”和对中国的看法,大多主流经济学家觉得不值一驳。国际经贸专家斯坦伯克说,纳瓦罗对中国的抨击多是从“反中”立场出发,而非实事求是维护美国经济利益。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的评价更为直白:“纳瓦罗的观点缺乏准确性,高度政治化,他就是伪经济学家长队中的最新一员”。

 

在中国问题研究领域,纳瓦罗普遍也不被认为是有段数的圈内人。虽然最近12年他出版的6本书中有3本跟中国有关,但他第一次到中国,还是今年5月跟随美国代表团来华谈判。一位之前从未到过中国,也不会中文,却偏偏爱评论中国。他塑造出的中国形象单一、古板、几乎完全负面,这显然不合逻辑,难怪《经济学家》形容他是“猛批中国的怪人”。

 

美国曾多次发起贸易战

 

至此,美国仅有的三个想与中国打贸易战的人,走到了一起,原因也很清楚:特朗普眼里只有选票和党争,莱特希泽渴望“再创辉煌”,“著作等身”的纳瓦罗,则希望能将他十几年苦心炮制的假设议题付诸实践。三人因此一拍即合,各得所需,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打响也水到渠成。事实上,中美贸易战不是美国发起的首次大规模贸易战。回顾历史,美国曾多次主动挑起贸易战,产生影响比较大的是对日本和欧洲。

 

美国对日贸易战的时间跨度大约为1985年~1995,被称为“上世纪80年代的珍珠港事件”。从1975年~1991年,美国共向日本发起了15次301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现了经济20多年的高速发展,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某些经济指标的迅猛增长令美国感到不安。

 

1981年,美国和日本在达成协议,日本为缓和美国政府不满而“自愿出口限制”,日本汽车制造商也不断在美国开设工厂,实现在美国的本地化生产。两年后,美国汽车制造业有了好转,美国又让日本取消了上述出口限制,不料汽车进口又令逆差再次反弹。此外,当时的美国里根政府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实行高利率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因此推高了汇率,造成美元在1980年~1985年间上升了60%,加剧贸易逆差。

 

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业,1981年,美国里根政府限制从日本进口汽车;1983年,为了保护美国哈雷摩托,里根对日本进口摩托车征收45%的重税,直到1987年哈雷开始重新盈利才请求政府取消重税;1987年,里根政府对来自日本的电视、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征收100%的重税。然而,在启动对日贸易战后的10年,美日贸易逆差并未得到改变,1987年美日逆差曾达到567亿美元高峰,这段时间内逆差水平基本都在400亿美元之上。

 

美欧之间的贸易战,比美日贸易战次数更多,行业范围更广。二战后,鸡肉大量从美国出口至欧洲。1962年,当时的欧共体瞄准美国农业中的冷冻鸡肉产品,施加关税壁垒,美国向WTO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起诉,但为了缩短“战线”,美国国会通过了《1962年贸易扩展法》直接授权总统对贸易保护做法进行还击,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对从欧洲进口的土豆和卡车等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双方和解后,欧共体元气大伤,美国却形成了写进《1974 年贸易法》的“301条款”。

 

∧美欧之间的贸易战,比美日贸易战次数更多,行业范围更广

 

此外,1993年,美欧还爆发了“香蕉战”。到本世纪初,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美国钢铁行业游说政府进行保护,限制从欧盟和日韩等7国进口钢铁产品,最终美国认为这些国家出口钢铁违反《1974 年贸易法》“201条款”,该规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至美国的产品进行全球保障措施调查,对产品进口增加是否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威胁做出裁定。

 

当时的美国小布什政府决定自2002年3月开始对大多数种类钢材征收最高30%的关税,为期3年。此次贸易战,除了关税外,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也出现在美国的贸易限制措施中。不过,美国的行为遭到各国反制,作为报复,欧盟随即决定对进口钢材征收最高达26%的关税,同时进行进口配额制度。同时,和其他7国向WTO申诉。2003年,小布什政府宣布取消上述保护性关税,此轮贸易战才画上句号。

(责任编辑:空城)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