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失踪的日本女生们


发布时间:2018-08-09 13:33:46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根据2016年日本警察局公布的报案数据显示,每年会收到超过3万年轻人失踪的家属报案。有34.8%的年轻人,在报案受理当天确认了其所在地。有68.2%的年轻人,是在一周内确认了其所在地。有22.1%的年轻人,超过了一个月,都没法确认其所在地。

根据2016年日本警察局公布的报案数据显示,每年会收到超过3万年轻人失踪的家属报案。有34.8%的年轻人,在报案受理当天确认了其所在地。有68.2%的年轻人,是在一周内确认了其所在地。有22.1%的年轻人,超过了一个月,都没法确认其所在地。

 

 

前不久,在日本东京,一位年轻的妈妈向媒体救助。她哭诉,去年12月,自己15岁的独生女儿突然不告而别。

 

如果你以为女孩可能进了什么传销组织,那么就错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这位妈妈表示,其实早在女儿失踪前三年,就发生她有了不对劲的地方。女儿经常会去跟陌生人会面。

 

尽管警方已经立案调查,但是过去了三个多月,这位妈妈仍然不知道自己女儿在哪里。

 

未成年女孩,在网络上认识陌生人,去见面后失踪。这在日本并不是个案。表明上看,这是青少年叛逆时期发生的一般的离家出走事件,但其实却暗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悉,做出过这样行为的日本青少年人数不少。在如今老龄化严重的日本,这个人数竟然也达到了3万多人。

 

根据2016年日本10岁以上30岁以下青少年失踪的报案数是33,156。

 

警方经常会接到报警,称有孩子突然失踪。并且一失踪通常都是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孩子究竟去了哪里?为什么要离家?

 

她们去了哪里

 

根据警方记录,有一名18岁的高中女生曾离家出走,借住在不同的男人家里。

 

她上高中一个月后,离家出走。

 

在家人和朋友的眼里,她是一个稍显幼嫩、懂礼貌的少女,就读于关东地区的某个高中。为了考上国立公立大学,一向在拼命读书。但让人意外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乖乖女、好学生,曾离家出走了数月,期间一直住在不同的男性家中。

 

而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时,她的回答也令人咋舌。她说:“我受不了妈妈总说我学习还学得不行。”

 

她感到自己压力很大,不被周围人认同,特别是妈妈,对她的管控太严,妈妈会常常查看她的手机,她感到自己毫无隐私。

 

身处青春期的孩子有这种感受可以理解。但是,她没有选择同朋友倾诉,转而投向了陌生人。

 

借助虚拟的网络,她向陌生人和盘托出自己心里的不满。

 

她在网上发了一条“谁能让我住”的帖子。帖子刚发出去5分钟就收到了10多条的回复。许多男性表示,自己可以提供地方让她住。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她就辗转借住了3个陌生男人的家里。

 

可是,房子并不是白住的,这些男人的目的都一样——想要同她发生关系。

 

接受采访时,这名女生说,“其实像这样关系上,他们都想要发生关系。虽然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是对自己的伤害,可是一想到回家又会像以前一样,就觉得即使这样也比回家好。”

 

另一位17岁的女生也有着相同的经历。她高中半途退学,从神奈川的老家出走数月。

 

她的妈妈是一名护理人员,母女关系比较紧张。有一次,她妈妈对她说,“你不要再回来了。”她就真的不回去了。

 

在离家出走期间,她辗转于不同男人家里,也有过被强迫的经历。

 

她对记者说,“第一次愿意让我借宿的人后来开车来接我,在车上就逼迫了我。看起来确实感觉像个好人,但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她表示,“最亲的人都不爱自己,不想回家,没有归处,让一个人变得没有自信。我找不到活着的价值,活着太痛苦了。”

 

还有一位20岁的女生,由于课业问题和父母发生冲突,离家出走两个多月。

 

除了不怀好意的男人外,还有一些商家会“收留”这些女孩。

 

有的店会在网上自动搜索这样的帖子并回复: “假如你没有去向,没有饭吃,我们店随时欢迎你。”这其实是一条雇佣信息。在日本的一些店,营业时间常常要到凌晨三点,一般人不想干,店长苦于招不到人,于是打着离家出走标签的帖子,成了他们寻找的目标。这些失踪人员在店里打工,店长包食宿,也会发给她们薪水。

 

社交网络下的犯罪

 

仅凭简单地和陌生人关系上,便消失不见的年轻人,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新式失踪。

 

它提供了年轻人躲避家庭和现实的另一种方法:通过网络向陌生人寻求保护之所,隔绝和亲人、朋友的全部关系。

 

这些未成年人通过推特发布信息,由于担心父母知道自己的推特账号,许多孩子在社交平台上建立了好几个小号。她们就是用这些小号发布信息的。

 

∧和陌生人如此轻易就产生联系的社交网络创造了让失踪变得更容易的环境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和朋友联系?有女生表示,“中学的时候就会跟不认识的人聊天,所以对此没有抵触。如果把自己的烦恼告诉身边的人,可能会因为话题太沉重让对方觉得是种负担而被嫌弃,如果是陌生人的话,就没有任何偏见地给我安慰。”

 

和陌生人如此轻易就产生联系的社交网络创造了让失踪变得更容易的环境。

 

日本媒体曾对5000名16岁到25岁的年轻人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其中34.5%的人在社交媒体网站上有小号,其中56.7%的人同陌生人有联系,其中有35%的人在一年中同陌生人见面。

 

因此,频繁的“社交网络失踪”事件就发生了。

 

在这些事件中,最轰动的就是发生在2017年10月的一起失踪案。日本警方在神奈川县座间市一间公寓里发现了9具尸体。受害人中最小的只有15岁,最大的是26岁。凶手通过推特找到这些受害者的,他杀害并肢解了他们——1对情侣和7个女孩。而这些受害者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在推特上发出过信息。

 

据报道,在日本未满18岁群体中,因社交网站犯罪而受害的案件不断增加。日本警察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因社交网站犯罪而受害的不满18岁人员比去年增加77人,达1813人,创2008年统计开始以来的新高。很多受害者通过推特(45.26, 1.39, 3.17%)与加害者产生联系。其中,淫秽行为、嫖娼和被要求“自拍”色情照片等犯罪行为的受害人占大多数。

 

从受害内容看,淫秽行为和深夜诱拐等犯罪行为的受害者最多,达702人(38.7%),色情照的受害者为570人(31.4%),嫖宿的受害者为447人(24.7%),强奸等严重犯罪的受害者为61人。

 

年龄段方面,高中生(51.9%)和初中生(37.3%)合计占到近9成。从具体年龄来看,受害者人数明显增加的是13岁和15岁。警察厅认为,大多是受到了“自拍”伤害。年龄最小的受害人年案例中,年仅8岁的女童被要求发自己的照片发给视频共享网站上认识的人。

 

在涉及的APP和网站方面,以推特为媒介的受害者达695人,接近4成。关于推特上受害者较多的原因,警察厅认为,这是因为推特上能够匿名获得多个账号等。受害者第二多的是仅限学生使用的聊天网站“HIMABU”(181人)。消息称,有学生被伪造身份登陆该网站的人伤害。

 

关于与加害者见面的理由,“金钱目的”(29.6%)、“很友善、跟我谈心”(22.9%)这两条居多。

 

∧在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站迅速普及的背景下,因社交网站而受害的人数急速膨胀

 

在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站迅速普及的背景下,因社交网站而受害的人数急速膨胀。日本超过8成的青少年未使用限制浏览不良信息的过滤软件。2018年2月,日本促进使用过滤软件的《青少年网络环境整治法》修订版开始施行。修订版规定,手机签约入网时,运营商有义务确认青少年是否使用过滤软件,这一规定被期待能发挥作用。

 

 

日本“宽松”教育的失败

 

日本自实施宽松教育以来,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问题仍旧颇多,遭到学生家长质疑。

 

调查显示,有44.3%的日本监护人对目前日本政府推行的义务教育体制不满。有教育评论家指出,日本常年来实施“宽松教育”,现在的暴力现象很可能是“宽松教育”的负面产物。课时减少导致学校采用填鸭式教学,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稍不顺心就对老师发脾气。

 

据悉,日本公立小学暴力事件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因校内暴力导致学生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近几年似乎有增加的趋势。小学生暴力事件的增加,令日本各界十分担忧,而暴力行为低龄化的现实更让家长和老师们感到震惊。

 

另外,学校教育过分封闭,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隔离开,使家长和社会无法积极配合和协助学校的教育管理,因此家长几乎都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了学校。结果导致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没有了学业压力,怪物小孩开始成为日本校园中热门的词汇

 

人口稠密,同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素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意识,民众普遍重视学历……中日两国有着极其相似的社会环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诉求大幅提升。家长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导致高强度的学业要求产生质疑,既希望孩子在学业竞争中优胜,又不希望孩子学习太辛苦,于是全社会批判“应试”,呼吁“减负”,对“只认分数”的大学入学考试带来的基础教育应试化和学业负担过重现象大加挞伐。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怨声载道的社会情绪,迫使文部省在1976年12月18日发布教科答复报告《关于改善小学、中学及高中的教育课程基准》,指出“精选教育内容,旨在实现学生过上宽裕而又充实的学校生活的目标”。这个答复报告依从了民众缓解下一代学业压力的诉求,成为著名的“宽松教育”的标志,成为此后主导日本基础教育30年的方针。

 

然而,日本30年的“宽松教育”,不仅没有实现减负目的,反而酿成了“公立瘦弱,私营肥满”,中产家庭教育负担倍增,国民学力显著下跌、教育负担抑制中产阶级生育率等后果。学生“宽松”之后,基础教育也垮了。没有了学业压力,怪物小孩开始成为日本校园中热门的词汇,嬉笑嘈杂、俨然把教室当成了游乐场的情形司空见惯,老师被学生欺负或无视随处可见……“宽松教育”下产生的“宽松世代”,被外界打上了脑袋空空、目中无人、胸无大志、唯唯诺诺等标签,成了教育改革失败的试验品。2016年5月,日本文部科学大臣(相当于我国的教育部长)正式承认宽松教育失败。

(责任编辑:枫林)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