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欧洲这个国家陷入"改名之争" 这些国家也曾改名


发布时间:2018-05-22 14:31:40    来源于:星岛环球网

摘要:日前,马其顿成为媒体聚焦的国家,起因是该国的“改名之争”再次成为热点。据相关报道,马其顿最大反对党民族团结党反对将国名改为“依林登马其顿共和国”,而在上周的西巴尔干半岛欧盟峰会上,马其顿总理扎埃夫和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就马其顿改名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均同意将名字改为“依林登马其顿共和国”。

欧洲这个国家陷入"改名之争" 这些国家也曾改名

 

星岛环球网消息:日前,马其顿成为媒体聚焦的国家,起因是该国的“改名之争”再次成为热点。据相关报道,马其顿最大反对党民族团结党反对将国名改为“依林登马其顿共和国”,而在上周的西巴尔干半岛欧盟峰会上,马其顿总理扎埃夫和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就马其顿改名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均同意将名字改为“依林登马其顿共和国”。

 

马其顿,这个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国家独立于1991年,曾经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但之所以存在国名争执问题,主要还是因为“马其顿”这个名字和希腊历史有着复杂的关联。

 

马其顿认为自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马其顿王国,但熟悉欧洲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马其顿王国有长期的希腊化时期,因此它和希腊历史有着化解不开的关联。希腊认为,马其顿的国名暗示马其顿对希腊北部马其顿区存在领土要求,要求其“更名换姓”。1995年,希腊同意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国名加入各种国际组织。

 

这样的“改名之争”主要源于历史因素,“海运仓内参”注意到,还有很多国家改名不仅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存在很多现实因素。

 

更改国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国家政体的改变。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苏东剧变的阴影影响了不少的国家,蒙古人民共和国在1992年更名为蒙古国,其背后是社会制度的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核心词“蒙古”并没有变,如果要追溯,这一概念可以从1206年成吉思汗在大草原上创建大蒙古国开始算。

 

类似的情况在世界各地并不少见,国家政体或社会性质的改变都会导致国名的变化,但其核心概念没有变。比如,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国家尼泊尔在君主制时期是王国,但自2008年废除君主制后,国名改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其二,国家地理和疆域的变化。因为地域变化,国家存在的地缘政治和文化问题也会有很大变化。比如,很多朋友对东非国家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并不陌生,除了因为那条著名的“坦赞铁路”之外,还因为坦桑尼亚的国名是历史变迁的产物。坦桑尼亚名字里有“联合”两个字,是因为它是由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个国家联合组成的,1964年,两国合并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还有一些国家改名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如果我们翻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世界地图,会发现一些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名字,和今天完全不同。“海运仓内参”了解到,其中比较典型的情况有:上沃尔特改名为布基纳法索,罗德西亚改名为津巴布韦,等等。

 

还有一些改名现象,并非国家真的改名了,而是中文翻译更改了。不只在国家更名里有,外国城市名、人名在中文译名里变化更为常见。

(责任编辑:空城)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