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中国人出门不带钱反而花得更多了?


发布时间:2017-10-10 17:28:13    来源于: 日经中文网

摘要:在中国,出门不带现金的人正在迅速增加。因为智能手机结算已经在中国广泛普及。一项针对互联网企业用户的调查显示,回答称只随身携带100元以下的人达到40%。随着手机经济圈的迅速扩大,消费和金融服务的方式也在明显发生变化。

在中国,出门不带现金的人正在迅速增加。因为智能手机结算已经在中国广泛普及。一项针对互联网企业用户的调查显示,回答称只随身携带100元以下的人达到40%。随着手机经济圈的迅速扩大,消费和金融服务的方式也在明显发生变化。

 

腾讯、中国人民大学和法国调查公司益普索合作,调查了腾讯服务的6000多名用户。调查显示,回答称平时随身携带的现金在100元以下的受访者占40%,外出时完全不带现金的人占整体的14%。

 

移动支付规模增至上年5倍

 

在中国,不仅是购物,从共享单车到医院挂号再到公共缴费,日常生活的几乎全部领域都支持手机下单和支付。据《北京青年报》调查,超过70%的网络用户回答:“现金已并非生活必需品”。

 

中国调查公司艾瑞咨询统计显示,不含银行服务,中国移动支付2016年达到59万亿元,猛增至上年的约5倍。2017年1~3月也比上季度增长23%,增长势头正在加速。其原因不仅有信用卡在中国普及缓慢,还包括政府对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服务一直显示出宽容姿态。 

  

即使是很小的店铺,只要生成二维码,无需读取设备即可收款,如此便捷的条件正在推动手机支付的不断浸透。形成了支持店铺增加、用户也随之增加的良性循环。在香港生活的一位20多岁深圳女性表示,“我回到大陆时完全不用现金。手机支付非常方便,几乎没有人因为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对要不要使用感到犹豫”。

 

最近,在菜市场摆摊的小贩也贴出了付款用的二维码。过年时亲戚朋友用手机发红包互赠压岁钱也变成了习惯。武汉一名30多岁的女性表示,“很多餐厅和便利店都不愿意收现金了”。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店家似乎开始觉得用现金还得找零钱,太麻烦。

 

日本冈三证券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后藤好美指出,“手机支付服务的扩大正在明显提升中国人的消费频率”。后藤尤其关注的是,骑着电动车送餐的网上外卖服务。据悉,一些人以前每天只会去实体店买1次咖啡,但现在很多人会通过外卖每天点很多次咖啡。

 

实际上,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来看,自2016年下半年起,餐饮消费额的增长率呈现增长态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网上订餐APP的用户人数截至6月比2016年底增长了41%,达到2.74亿人。最近甚至出现了通过手机预约美容师和网络医院等服务。

 

互联网企业发展为巨大的金融机构

 

手机支付带来的庞大消费增加了IT企业的投资资产。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截至6月底达到1.43万亿元。余额宝与支付宝联动,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投资。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受到用户的欢迎。

 

但阿里巴巴在进入2017年后,迅速下调了余额宝购买上限。5月从人均100万元下调至25万元,8月进一步下调至10万元。在2017年后,金融机构开始全面调查互联网投资产品的投资状况等。有分析认为,庞大的资金经由银行流向了房地产市场,阿里采取限购措施是因为意识到了当局的警惕。

 

与此同时,当局对移动支付的态度也转向了完善监管的方向。预计到2018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全部网络支付都将经由央行的平台。在海外说到中国经济,钢铁和煤炭等“重厚长大”型产业的动向更易受到关注,但在目前,中国正在迅速转为以消费和服务为中心的社会。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消费金融的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增长空间和风险值得注意。

 

(责任编辑:千寻)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