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移动支付硝烟起


发布时间:2017-09-07 11:02:59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线下移动支付市场硝烟味渐浓,现有的两大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以及银联代表的传统银行、网联代表的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形成四大阵营群雄混战的局面。

线下移动支付市场硝烟味渐浓,现有的两大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以及银联代表的传统银行、网联代表的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形成四大阵营群雄混战的局面。
 
 
当前,出门通过移动支付进行消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中国已经进入移动支付时代——而且是扫码支付为主的时代。这从市井生活中可感“无钱”消费的无处不在。街头小店、甚至菜摊小贩,都在显眼处处摆着印着二维码,方便消费者用手机扫码支付。
 
因而,中国人可以没有现金,但不能没有手机,不能不懂扫码支付。否则,你的生活方式将严重落伍,你的行为模式也不合时宜。而各家移动支付机构关于“无现金日”的营销推广活动的“战火”也在不断升级。
 
实际上,在微信支付推出的“8•8无现金日”还未到来之际,另一巨头支付宝就宣布举办8月1日-8日首个“无现金周”。此外,银联钱包、苹果支付等也通过推出补贴活动,抢夺移动支付市场。
 
与此同时,关于“无现金日”或者“无现金周”的概念以及在其背后隐藏的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也引起行业的高度关注。
 
四成人出门带现金少于百元
 
根据腾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益普索联合发布的《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显示,在用户日常消费习惯调查中,有40%的人出门带现金少于100元;52%人月均消费里仅20%用现金;超70%的人表示,只能用现金支付时才会使用现金,100元现金可以使用超过一星期;84%的人表示“不带钱、只带手机出门”可以很“淡定”。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最新报告显示,从全球可比口径看,中国非现金支付笔数增速是全球平均速度的4倍以上。
 
在移动支付已融入不少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当下,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机构也在推出一波又一波的无现金营销活动。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份额分别为54%和37%。
 
7月31日,支付宝宣布将从8月1日-8日一周内提高支付宝支付的“奖励金”,消费2元以上可能有4888元奖励。同日,微信支付也宣布,从8月1日开始,持续整个8月,微信都会投入巨额资金以鼓励金、代金券和现金红包等渠道推动支付。
 
而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大肆渲染“无现金”支付的同时,无现金的主张该由谁主导、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等问题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撰文称,在货币银行学的领域,现金更多指的是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包括现钞、借记银行卡(活期存款)、第三方支付方式中以电子货币形式存在的各种现金方式。
 
而第三方支付公司提倡的无现金城市和银行卡组织的长期以来的目标“替代现金”,更多针对的是流通中的纸币、硬币。“无现金社会给人带来了各种便利,但如何创建更加富有包容性的支付体系、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恐怕是从业者和监管当局,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当考虑的问题。”
 
拒收人民币现金或违法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某超市拒收人民币现金将无现金支付推向更高的舆论漩涡。接近央行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商家拒收人民币现金属于违法行为。在任何一个场景里,如果只有一种支付形式存在,一定是国家主权货币——人民币。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赵鹞公开表示,任何国家的货币体系本质是公共品。现金和货币服务绝对不能丝毫具有商业活动的排他性,即任何个体都不能因任何原因被剥夺使用现金和货币服务。同时,现金与货币服务是非竞争的,任何人接受现金与货币服务时不能妨碍其他人同时接受和使用这样的服务。
 
作为“无现金社会”的发起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纷纷出来表态。蚂蚁金服集团CEO井贤栋在此前发出的公开信中表示,呼吁商家无差别公平对待顾客的不同支付选择。此外,还表示“无现金城市周”主旨是希望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感受到移动支付的便捷生活。同时,这也让商家收获移动红利,促进打造智能化与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城市。
 
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支付宝方面表示,公司希望打造一场移动支付的体验活动,让更多普通人感受到移动支付的便捷生活,让更多商家伙伴共享消费升级时代的红利,让更多城市离移动智能更近一步。
 
对于“无现金日”的推广备受质疑,微信支付团队方面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移动支付是现金支付的一种新的补充,微信支付此次联合银行和全国各地商家发起活动,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为了推行环保、时尚、高效的生活理念。
 
微信支付认为,用户需求和商业规律决定了,完全的“无现金社会”永远不会出现,但一个新的智慧生活时代已经到来。
 
对此,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无现金日其实也是科技进步的一种体现,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让商业生态再进化。“当然无现金不是说以后就不用现金了,它不过是代表了一种趋势。很多中老年人还是习惯刷卡 或者现金支付,现金也不会强制取消,但这事如果不是市场的力量去推动,可能速度就会很慢。”
 
在赵鹞看来,在我国现行的支付工具中,现金支付仍旧占据绝对比重。据统计,2015年银行卡刷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即银行卡渗透率只有47.96%,也就是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52.04%的交易仍然使用现金支付,这远低于西方国家甚至少数非洲国家的非现金支付交易比例。大量使用现金,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税收征管、反洗钱和反腐败,其弊端多多。
 
而无现金社会则需要付出社会代价。赵鹞指出,现金支付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最大程度保护交易双方的交易信息与个人隐私。无现金社会全程、全面记录个人的支付信息,其中难免涉及个人隐私,一旦这些敏感信息被大规模泄露,将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甚至形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特别是在我国,互联网巨头们几乎全面渗透把控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无现金社会更加需要监管部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大信息泄露与不当使用的法律惩处力度。”赵鹞说。
 
移动支付网分析师慕楚认为,无现金的好处显而易见,最直接的就是提高了商户与用户之间交易的效率,节约时间成本。而在移动支付巨头们力推无现金支付的背后,或许更加看重的是用户们的数据。
 
“现在大家都在利用大数据做征信、做风控,而用户平时的消费痕迹和生活习惯则是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真实情况的数据,而这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慕楚表示,但这些交易数据是否能够真正保管好,对于用户来说至关重要。
 
王蓬博认为,用户数据安全一直存在争议,但实际上和用户账户安全是两个事情。账户安全的保证,现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做得足够详实,包括实名制、四项验证、同卡进出等。“提及用户数据泄露,我现在接到的骚扰短信特别多,这说明我们的基本信息早已泄露,这不是一个行业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很多行业,和监管、立法都有关系。”
 
移动支付大战莫变恶意竞争
 
移动支付是这个时代的富矿,吸引了一众资本蜂拥抢食。中国已经形成了支付宝和微信联合主导的市场格局。
 
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8091亿,其中支付宝占比53.7%,腾讯金融为39.51%。易观预计,到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039905.8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超过百万亿规模的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
 
抢夺移动支付市场,苹果支付(ApplePay)一直没有缺位。近日,苹果支付、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展开了抢夺移动支付市场的“优惠大战”。简言之,这是一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市场争夺战——即给移动支付客户一定的好处(消费打折、支付红包、现金优惠),以吸引移动支付客户变成“自己人”。
 
7月18日至24日,苹果支付开展了一周的移动支付送大礼活动。据苹果官网显示,加入ApplePay促销阵营的企业一共有44家,其中线下实体商店有28家,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快餐连锁店,如星巴克、汉堡王、哈根达斯、必胜客等连锁巨头,当然还有16家线上商店。据悉,苹果支付此次线下补贴总额预计多达3000万元。
 
7月31日,微信支付宣布,从8月1日开始,微信会投入巨额资金以鼓励金、代金券和现金红包等渠道推动持续一个月的送大礼活动。接着,支付宝也宣布将从8月1日起的一周内,将支付宝支付的“奖励金”最高提升至4888元,这是支付宝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无现金周活动。
 
移动支付商各有高招,“三方大战”有利于消费者,这样的“大战”消费者是欢迎的。确切讲,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乐观其成。但是,移动支付市场,无论是“三方大战”还是“多方搏杀”,必须恪守商业规则,不能变成恶意竞争,如果是后者——多败俱伤不说,也会影响自身商誉,甚至会引发监管部门的介入,对其进行调查甚至处罚。
 
何谓恶意竞争?就移动支付而言,除了有违常识的补贴、优惠,就是破坏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譬如,线上线下,移动支付商采取排他性消费,只能用自己的移动支付才能完成消费;再如,对其他移动支付模式进行或明或暗的贬低、中伤,或利用消费终端设置其他移动支付模式的技术障碍等等。
 
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行为,依托大数据,形成分享经济的开放模式。消费者有了更开放的消费体验和更多元的支付模式,这才是信息时代消费端的基本要求。因而,无论是从消费端的多元诉求,还是从分享经济的开放模式,都决定了这个时代的移动支付不可能是“一枝独秀”而是“多元共存”。无论是舶来的苹果支付,还是本土的两家扫码支付,都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特点,要有分享、共享的市场心胸,不能有独享、霸占市场的垄断思维。
 
有专家表示,移动支付的供给侧,需要的是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唯此,移动支付市场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和更安全的服务。
 
移动支付市场的“三方大战”,或者说更多市场主体加入的市场战——必须要讲规矩和规则,不能逾矩和失范。至于让利、打折、送礼等等,这些吸引客户的市场营销,无论是苹果和支付宝的“周计划”,还是微信支付的“月计划”,只要没有陷入恶性竞争,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但是,让利模式的市场营销,在实体市场也很稀松平常,短期让利很难改变既有的市场格局,只能带来短期的市场人气。简言之,让利营销无法改变移动支付市场消费者的忠诚度,最终只是市场噱头而已。
 
以苹果为例,让利活动过后的苹果支付又陷入了市场沉寂。虽然苹果数码硬件产品在中国很时尚很流行,但是依托苹果终端的移动支付却在中国水土不服。一方面,苹果支付是基于NFC技术实现的,这种技术是以取代物理信用卡为目的(不支持储蓄卡),输密也很麻烦,而且对POS终端有较高要求。支付麻烦成了移动支付的硬伤。
 
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扫码支付的便捷方式,苹果支付又不愿意入乡随俗,这也导致“果粉”放弃苹果支付。但是,苹果支付一直在中国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努力值得肯定,而且其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也值得两家中国扫码支付企业学习。
 
更重要的是,苹果有着更丰富的全球化经验,也有因为垄断被课以重罚的教训。因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要轻视苹果支付。特别是,两家本土移动支付商,莫在垄断市场上栽跟头,尤其是不要把自己当成“第二央行”,在线上线下推行“唯我独尊” 的支付模式,对人民币现金支付说不,那就触犯法律,自找没趣了。
 
网联新政会是第三方支付企业救命稻草吗
 
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国内40多家银行宣布正式推出银联标准二维码,该二维码将用于终端的扫码支付。这代表着传统银行开始向第三方网络支付发起了反攻。而在此一个多月前,筹备半年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即“网联”也启动了试运行。
 
线下移动支付市场硝烟味渐浓,现有的两大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以及银联代表的传统银行、网联代表的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形成四大阵营群雄混战的局面。
 
据了解,网联的股东共44家,其中38家为第三方支付机构。除了支付宝和财付通之外,其他均为市场份额较小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尽管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了除央行外最大的股份,但网联的成立仍被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视为打破巨头垄断获得发展的新机会。
 
网联的出现,为何受到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欢迎呢?这得从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现状说起。5月17日,易观智库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8091亿,其中支付宝占比53.7%,财付通为39.51%,两家企业加起来占据了9成以上市场。平安壹钱包连续两个季度占据第三名,市场份额为1.76%。原来第二阵营的领头羊拉卡拉急速下滑,已经从榜单中消失。
 
对照易观2017第一季度和2016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不难发现:1、财付通快速崛起,市场份额同比增加了16.48%;2、支付宝下降明显,整体下滑将近10个百分点; 3、中小企业的整体份额下降一半多,从16.5%下降到6.79%。
 
在移动社交时代,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利用微信、手Q等的社交优势大小通吃,蚕食着几乎所有对手的市场份额。强大如支付宝,也不得不吐出一部分市场,据说现在财付通的移动支付笔数已超过支付宝,只是交易额尚小于对手。
 
不过支付宝其实不用太担心,一来它原来的份额偏高,二来它在电商和线下等消费场景有护城河,守住基本盘问题不太大。未来它可能还会被财付通抢走一部分市场,但最终双方的份额会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第三支付市场的双寡头格局基本确立。
 
真正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小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加在一起还不到7%,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缺乏用户基础和消费场景,是制约众多中小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的命门。2016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1%以上的中小企业还有4家,0.5%以上的有9家。短短一年,1%市场份额以上的中小企业只剩下1家,0.5%以上的剩下了5家。其余近百家企业加在一起,也不过2.02%的市场份额,其生存之艰难可想而知。
 
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就是拉卡拉。拉卡拉成立于2005年,是最早看到第三方支付市场前景的企业之一。当支付宝还闷头于淘内自有交易服务时,拉卡拉就开拓第三方支付市场并率先进军线下。前几年凭借先发优势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据20%以上市场,成为仅次于支付宝的小巨头。但随着财付通的入场,拉卡拉无力应对它和支付宝的双向夹击,从老二变成老三最终销声匿迹,成为老大和老二打架导致老三消失的又一例证。
 
另外,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是其他支付企业无法绕过的门槛。百度和新美大其实都拥有不错的用户基础或消费场景,前者用户基数达到亿级,后者平台订单每日过千万,但都难敌用户粘性。2016第一季度,百度钱包和钱袋宝的市场份额都在0.53%。一年后,百度钱包跌至0.36%,而新美大旗下的钱袋宝甚至因份额过小被归到其他类。
 
电商巨头京东也遇到类似的难题,艾瑞网的数据显示2016第一季度京东钱包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占比为0.9%,和快钱、易宝并列第七名,与其电商排名第二的市场地位相差较远。这表明改变用户原有的使用习惯,不论对什么企业来说都是个艰巨的任务。
 
由于将实现扫码通付,将打破了支付宝和财付通的用户、资金和技术优势,网联的出现被不少第三方支付企业视为新的市场机会。但网联新政带来的机会是均等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面临的竞争程度并不会因此而降低。
 
谁会成为最终赢家
 
2017过去一半,今年的移动支付大战的下半场会越加激烈。对于微信支付来说,虽然对支付宝的线下冲击很大,但距离支付宝的领先份额依然有不小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这个差距在2017年基本没有缩小。所下半年谁会成为最终赢家?且拭目以待。
 
众多数据表明,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占据了双寡头地位,基本上控制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支付宝在传统的第一季度的业务淡季实现了比微信支付更快的增长。
 
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争夺还将加剧。截至7月初,杭州、武汉、天津、福州、贵阳已相继加入到蚂蚁金服倡导的“无现金城市”行列,在一线城市格局基本固化的背景下,二线城市的争夺显得尤为关键。
 
实际上,越来越下沉的市场此前正是微信支付最强的区域,如果支付宝能在二三线城市拥有更大的渗透率和打开率,借此深入到县城和乡镇市场,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还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仅2017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3.04亿笔,金额60.6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65.71%和16.35%。这个市场足够大,也足够有发展前景,即便是拥有5%的市场空间,也已经十分诱人。
 
在移动支付市场上,还有更多玩家,不会坐视不理。如今,包括银联、各主要银行、京东、苏宁以及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在内都开始在移动支付领域发力,刚刚上线的网联对于整个移动支付市场的影响也需要后续关注。此外,以京东、美团、大众点评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场景也被银联拉入“朋友圈”。此后的每年6月2日已成为银联的“62节”
 
近年来,中国移动重点发展和包支付的布局和发展,投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拓和包支付市场,其中和包支付累计发布超过29个版本,创新了面对面付款、和闪付、高危人脸识别等功能,累计活跃用户达1.01亿户;和包支付电子券实现使用规模破百亿,为和包支付业务聚集了千万级的用户和数万家优质商户。
 
国内已成逐渐固化的巨头战场,国外移动支付市场的拓展就成为了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在国外市场的拓展中,现在走在最前列的是支付宝与中国银联。中国银行早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拥有卡组织的合作优势,是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探路者。支付宝在国际上的拓展迅雷不及掩耳,蚂蚁金服已经在印度、泰国、韩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地与合作伙伴发展了当地的电子钱包,超过2亿的境外用户。
 
有理由相信,谁能让亚非拉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率先使用上自己的移动支付应用,谁就会是未来的大赢家,而谁要能让发达国家的西方本地人用上自己的移动支付应用,谁就将是未来世界互联网的大赢家。
 

(责任编辑:寒彻)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