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假副部”卢恩光官场现形记
发布时间:2017-08-10 13:24:25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从街头混混到国家副部级干部,“阳谷传奇”卢恩光凭借履历造假、买官等手段一路升迁,实现了人生的飞跃。不过,靠歪门邪道浑水摸鱼者,终究会被打回原形,这就应了那句话:飞得越高,摔得越响。
从街头混混到国家副部级干部,“阳谷传奇”卢恩光凭借履历造假、买官等手段一路升迁,实现了人生的飞跃。不过,靠歪门邪道浑水摸鱼者,终究会被打回原形,这就应了那句话:飞得越高,摔得越响。
2016年12月16日上午8点,中央纪委在早间发布了一条重磅“打虎”消息:司法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卢恩光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今年5月25日,中纪委官网通报,司法部原党组成员、原政治部主任卢恩光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通报称:卢恩光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全面造假;金钱开道,一路拉关系买官和谋取荣誉,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身为副部级干部;亦官亦商,控制经营多家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为企业谋取利益;对抗组织审查。一周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行贿罪对卢恩光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从草莽出身到官至副部级,卢恩光终究没能将自己与真实的过去切割。去年底卢恩光被宣布接受调查后,有关部门即派工作组赶赴卢的老家山东聊城进行调查。聊城官场人士透露,有多名早年与卢恩光有交集的当地人士接受相关调查,主要针对卢恩光的造假行为。
自此,司法部“首虎”卢恩光的名字,也随着中纪委对其“五假干部”的披露在民间流传开来。颇为罕见的是,卢恩光系十八大以来首个单以涉嫌行贿罪被立案侦查的省部级官员。
与卢恩光曾有过密切接触的当地人士李文(化名),听到卢恩光出事的消息并不意外。他打了个比方,出身全面造假的卢恩光就像一座没有地基的楼,底部稍有裂缝,轰的一下就塌了。
卢恩光的仕途经历堪称传奇。他从一名民办教师做起,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通过创办校办企业继而担任科技副乡长,由此步入官场。在随后的近10年中,他先后在家乡山东省阳谷县担任乡镇和县里的多个领导职务,最终进入山东省政协。卢恩光落马后,他的草根出身、传奇经历引发人们感慨。纵观卢恩光的发迹之路,街头混混、民办教师、发明家、企业家、官员等多个身份始终交织在一起,造就了一个被中纪委称为戴着“假面具”过了30多年的落马官员。
出身武松打虎地的草莽武夫
山东阳谷县,水浒英雄武松打虎之地,正是卢恩光的家乡。卢恩光出身贫寒,少年时期生活在东北。大约十五六岁的光景,卢恩光跟随闯关东的家人回到阳谷县高庙王乡刘化育村。那时,卢恩光还叫卢方全。卢家兄弟三个,大哥卢方元,二哥卢方立。卢恩光排行老三,发迹后被身边一众弟兄唤作“三哥”。
至于卢恩光的真实年龄,包括卢恩光曾经的合作伙伴、高中同学和乡邻在内的多个消息源证实,他的年龄绝非简历中所述的出生于1965年、现年52岁,而是60岁左右。其中一个依据是,一位喊卢恩光三哥的拜把子兄弟出生于1960年左右。
卢恩光的两位高中同学透露,卢恩光回乡后到高中念书,曾辗转多个高中复课,并多次参加高考,但终究没能考上。高中时期,卢恩光学习成绩一般。其语文成绩不错,作文曾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念,但数学成绩较差。在他们的印象中,个头1.7米多、体格很好的卢恩光,在此时便已展现出性格中的凶狠一面——喜欢打架。
多次高考无果后,卢恩光回到村里的老屋。村里人说,卢恩光在高中毕业后一度在家里教人武术,一些村子和邻村的年轻人也过来跟他学武。据李文介绍,卢恩光曾跟随一个河南的师傅学习“佛汉拳”,一般人打不过他。多个当地人士称,卢恩光在当时并不安分,经常带着手下的人打架,在当地逐渐成为一霸。媒体记者走访刘化育村提起卢恩光时,村民要么闭口不谈,要么称其是个好人。而夸赞的内容,主要是卢恩光对村民的种种好处,比如多年来每年都给村里的贫困户几百元钱,还在早年间给村里修路等。
一位村民带着记者环绕卢恩光家破旧的老宅走了一圈,称卢恩光花钱为村里修路,但并没有修葺自家老宅。“他是个小能孩儿,好搞发明。”这位村民喃喃说道,“卢方全是个好人,没有架子,见谁都笑呵呵的,我知道这事儿(卢恩光落马)心里可难受了。”
曾与卢恩光交往密切的李文分析,村里人之所以没人说卢恩光的坏话,一方面是卢恩光对不少村民施以恩惠,村里人多多少少沾了他的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卢恩光在当地势力尚存,没人敢说他的不是。
民办教师转身从商
年轻的卢恩光心知混迹街头并非长久之计,他通过一些关系当上了初中教师。当时乡镇中学师资力量、教学用具均落后,学生能考上高中的仅两成左右,很多学生毕业后即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在同事们的印象中,卢恩光身材瘦高,好相处,教学表现与大家没有多少不同之处。但卢恩光在教学之外喜欢搞发明研究,这是唯一与大家的不同之处。
1991年,当了五六年老师的卢恩光在与同事闲谈中提到,他教了几年物理、数学,这两门课需要绘图的地方多,但是除了圆规、三角板等传统用具外,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其他绘图用具。他想在这方面想想办法,搞出个绘图仪来,方便教学使用。这一想法在同事中引发讨论,支持者有之,说风凉话、认为他不务正业的也有不少。最终,在校领导支持下,卢恩光在课余时间开始了研发。1992年上半年,一种多功能快速绘图仪研发成功,在高庙王中学的学生中试用。随后,这一教具很快在全阳谷县的学校中推广。由此,卢恩光在阳谷县声名大噪,获得乡、县两级领导的接见和表彰,他也借此结识了乡、县两级的一些官员。
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兴起校办企业之风。此时,尚无正当职业的卢恩光即已展现出他长袖善舞的一面。多位与卢恩光接触过的人称,卢恩光为人聪明,长于交际,尤其擅长拉关系。一旦认识对他有用的人,他便通过送钱等手段,拼命把关系拉近,为其所用。1990年,卢恩光找到高庙王中学和当地教育局、财政局等多个部门,依靠县财政局下拨的20万元贷款作为扶持资金,创办了名义为校办企业、实则由其私人掌控的阳谷县科仪厂。这一步,被视为卢恩光空手套白狼的开端。阳谷县教育系统的老干部刘华(化名)称,卢恩光在日后并未还上这笔钱。这笔贷款最终由作保的县教育局偿还。据了解,当时阳谷县教育局一位副局长对快速绘图仪的实用性并不认同,在对绘图仪可行性的讨论时曾发表不同意见,也因此遭到卢恩光的怨恨。但这一意见并未影响科仪厂的创办。
此后几年间,快速绘图仪经历了四次改造,并都申请了相关专利。官方资料显示,这个在当年并未流行开来的仪器,主要组成部分是尺子、圆规和量角器。早年间在科仪厂工作的一位人士透露,当年,卢恩光等人曾多次找到各级教委,希望在教育系统推广,但这一产品终因与教材不配套、实用性不强等原因,未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尽管没赚到钱,卢恩光仍借助企业家的身份,为自己争得了相关荣誉。公开资料显示,1994年,阳谷县科仪厂厂长卢恩光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在此之前,卢恩光已经改掉原来的名字卢方全。李文认为,之所以改名字,可能是因为他希望与过去的自己切割,弃掉原来象征着街头混混的名字卢方全。快速绘图仪的商业变现之路困难重重,头脑活络的卢恩光转而开拓另一项产品。1995年12月,卢恩光连续申请了四项专利,分别是“一种双体玻璃瓶”、“一种双体玻璃容器筒”、“一种夹层玻璃瓶”和“双层艺术玻璃容器”。从设计图纸上看,这四个玻璃容器不断改进,有了双层玻璃杯的雏形。1996年到1997年间,这四项专利相继获批。也是在1997年,卢恩光成立山东阳谷玻璃工艺制品厂。这一年,成为卢恩光在商场上扭转势头的关键年。
经过研发,1996年年末,一种口杯产品在卢恩光执掌的方舟集团诞生,并被命名为“诺亚口杯”。卢恩光还专门为“诺亚口杯”申请了8项国家专利,为产品的一部分关键技术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关键工序车间永远大门紧闭,甚至谢绝各级领导参观视察。
方舟集团并未对外披露过销售业绩,“诺亚口杯”为方舟集团积累了多少财富成为一个谜。有记者通过知情人士获取了一份介绍方舟集团销售业绩的资料。该资料显示,“诺亚口杯”在1997年即创下1.5亿元销售额的记录。在很长一个时期,方舟集团成为阳谷县乃至聊城市的龙头企业,聊城市及下属各县市领导纷纷前来视察、考察。也有山东省的一些省领导前来视察。在陈光等退休官员看来,此时的卢恩光不再是小的乡镇企业主,结识的官员数量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而“诺亚口杯”又是一种非常合适的联络感情的礼物,这成为卢恩光仕途升迁的极佳契机。
步入仕途一路“飞升”
凭借乡镇企业家的光环,卢恩光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获得了仕途上的首个职务——高庙王乡科技副乡长。据李文介绍,当年企业家在乡政府担任副乡长的情况并不少见,但都只是虚职,并没有编制。卢恩光此举也是为自己日后的仕途铺路。不过,他不曾到高庙王乡政府上过班,政府里也没有他的办公室。
差不多同一时期,卢恩光通过非常规手段,完成了民办教师转正的关键一步,正式成为财政在编人员。曾在高庙王中学工作的相关人士透露,卢恩光从来没当过民办教师,更没有教过一天课。刘华称,卢恩光在当时打通了县里的关系,顺利成为公办教师,吃上了财政饭。卢恩光还编造了民办教师的工作经历,称自己从1984年开始在高庙王中学任教。但在学校的工资单上,他的名字在1995年成为公办教师后才出现。
卢恩光的简历中还提到,他在担任高庙王乡副乡长时,兼任高庙王中学副校长。据知情人介绍,卢恩光转了公办教师后,才当过分管勤工俭学的副校长,但他“没上学校去过,也没履行过职务”。当地还传言,卢恩光办企业之后,曾请风水先生动过自家的祖坟,以求在仕途上得以晋升。
随着卢恩光旗下方舟集团的兴起,再加上身披山东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劳动模范、阳谷县政协委员等多个光环,卢恩光与当地官员的联系越来越多。如今,方舟集团的网站上“大事记”栏目中,仍有多位原国家领导人、山东省原主要官员到厂里考察的简讯。但经查证后发现,这些简讯真真假假,其中至少有两位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及一位原国家领导人之子前去视察的新闻均属捏造。另外,还有其所称前往视察的相关官员的职务或名字被写错。而据李文透露,卢恩光喜欢吹嘘自己和一些高官的关系,但实际上都是夸大其词,经不起推敲。
方舟集团的一位离职老员工透露,曾有山东籍的省部级女官员,到过卢恩光的厂里视察。此后,厂里便挂上了该女官员视察的照片。不过,这些照片后来被摘掉,原因不明。另一位原方舟集团员工记得,当时方舟集团经营不错,确实有不少官员到厂里视察。这位离职老员工记得,在厂里给中层干部培训时,卢恩光第一步便向大家灌输敢说假话的理念——“不说假话干不成大事。你说十句假话,别人信一句你就赚了。”
“门外汉”当上报社社长
1999年5月,卢恩光升任山东省政协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这一职务其实也是荣誉性职务,并无具体实权和分管工作。知情人说,卢恩光越过聊城市这一级,直接进入山东省任职,背后的故事很难猜想。担任副主任近一年多后,卢恩光升任该中心主任,官阶已位居副厅级。
在山东省政协任职不到两年,2001年3月,卢恩光结束在山东的政坛生涯,调入北京工作。他担任的第一个职务为《华夏时报》的社长。《华夏时报》前身为《中国物资报》,2000年转由中国残联主管,2001年1月1日更名为《华夏时报》。《华夏时报》最初定位为一份市场化的都市报,卢恩光于2002年4月出任该报的社长,行政级别已升至正厅。
卢恩光主掌《华夏时报》时,报纸创刊时间不久,正值创业摸索期。按照报业传统运营模式,社长主要负责经营,探索报纸的盈利方向。华夏时报多名老员工透露,卢恩光来报社不久,大家便看出此人完全是一个外行。印象最深的一个例子是,卢恩光在一次与员工的座谈中了解员工收入情况,当得知采编人员的收入构成是底薪加稿酬时,卢恩光对这一当时在市场化媒体已普遍实施的薪酬制感到新鲜,大赞这种薪酬制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卢恩光在报社听得多,说得少。出席报社各项活动需要讲话时,卢恩光完全靠念稿。在华夏时报任社长近2年,卢恩光没有取得太多成绩。2004年2月,卢恩光离开华夏时报。
虽然被员工认为是外行,经营报社也无建树,卢恩光却先后在多家核心期刊发表了关于报社经营的论文。其中包括题为《传媒业经管人员的绩效考核》、《我国报业集团的经营环境与经营对策》等。卢恩光在两篇论文中旁征博引,并建构一些经营模式图形。直到卢恩光离开华夏时报到四川遂宁任市委副书记后,他依然刊发了两篇关于报业经营的论文。
另一方面,卢恩光进京后,也在继续经营着自己的人脉圈。一名在京任职的阳谷籍官员张华(化名)透露,他与卢恩光在一次山东老乡聚会上相识,当得知张华也是阳谷人且在中央机构任职,卢恩光异常高兴,马上要求互留电话。在随后的交往中,卢恩光向张华展示过一本山东在京老乡通讯录,并希望通过张华结识更多山东籍在京官员。但张华却从阳谷县的一些官员处得知,卢恩光进京后,不太愿意再接触阳谷老家的人,包括来京办事的阳谷官员。“他对这些人能躲就躲,好像不想让人知道他来自阳谷这一小地方。”
2003年下半年,张华接到卢恩光的邀请,一起参加一个晚宴。这个晚宴共有10人左右,张华一个也不认识。通过卢恩光介绍才得知,参加者全部是有关领导的秘书。晚宴结束,卢恩光与这些秘书合影留念。一名聊城籍在京官员表示,卢恩光的朋友圈中包含了神秘富商郭文贵,由于同是聊城籍,卢恩光与郭文贵关系密切。
作假买官终跌落神坛
在结束华夏时报任职后,2004年2月,卢恩光被任命为四川省遂宁市委副书记(挂职)。担任这一虚职仅2年多,卢恩光便回京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2007年6月,卢恩光回京,担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巡视员兼副主任,正式进入中央部委工作。2008年3月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人事部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卢恩光任劳动监察局巡视员兼副局长。多名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知情人士回忆称,卢恩光当时在部里公开露面并不多,仅记得他在单位期间与下属相处融洽,说话也不多,但不管是对上级还是下属,总是满脸笑容。其中一位知情人说:“他当时给人的感觉是谨小慎微,不去得罪人”。
虽然在劳动保障系统任职,但鲜见卢恩光关于这一工作领域的论著。但就在这一年,卢恩光却在两个大学的学报上刊登了两篇关于刑事诉讼法课题的学术论文,一篇为《论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另一篇为《侦查讯问程序改革研究》。此时卢恩光也有了一个光鲜的学术身份——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论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刊发于2007年6月,检索发现,在卢恩光发表这篇论文前,已有至少6篇同题硕博士论文。卢恩光的论文字数仅4200多,抄袭率达到60%,文章结构、主要论点完全从先前的同题论文处复制,有些章节属于一字不改照搬而来。
2009年5月,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任职仅2年多,卢恩光再获升迁,被任命为司法部政治部副主任,后兼任人事警务局局长。没有任何政法工作经历的卢恩光一跃进入政法系统,并一改之前一直担任虚职的局面,担任起掌握实权的职务长达6年。张华等与卢恩光熟识的人士认为,现在看来,卢恩光任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期间,专攻法学方向,撰写法学论文,应该就是在为未来转入政法系统做准备。
2015年11月,卢恩光升任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官至副部级。上任后不久,2015年12月12日,卢恩光在《农民日报》撰文《把农民作为普法重点对象》,该文成为卢恩光最后一篇“著作”。出身农家的卢恩光在文中称,“法律下乡”是“三下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按照中央部署,把农村作为普法重点地区,把农民作为普法重点对象,坚持开拓创新、注重实效,深入开展“法律下乡”工作,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2016年3月2日至4月30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六巡视组对司法部党组进行了专项巡视。在向司法部反馈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时,中央巡视组指出,接到的关于司法部选人用人问题反映较多,对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队伍管理松散,有的领导干部违规兼职、档案造假、瞒报个人事项等;一些单位公款吃喝、滥发津补贴,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及罪犯转押服刑等方面腐败行为易发多发。升任副部级仅一年多后,2016年12月16日,卢恩光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
您可能还对下列资讯感兴趣:
(责任编辑:朱逸)
近期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