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国外的家庭托儿所


发布时间:2017-08-10 13:10:04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家庭托儿所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宝宝托管方式。

家庭托儿所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宝宝托管方式。

 

一直以来,国外很多家庭认为由母亲亲自照看孩子是最为理想的,因此很多母亲就成为孩子的初级照顾者,也成为了全职家庭主妇。但是,随着靠父母一方工资生活的家庭越来越难以度日,很多母亲需要外出做兼职工作。这样一来,国外家庭对托儿服务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据美国某报报道,3岁以下婴幼儿是美国增长最快群体,2010年至2013年增加了26%。报告还指出,大华盛顿地区私人保姆护理费用持续高企,以一周工作40小时计算,费用大约为一年3.7万美元到4.2万美元,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何为家庭托儿所

 

家庭托儿所源自瑞士和挪威等国被称作“日间妈妈”的家庭式微型幼儿园。这类教育机构仍以重视家庭教育的观点为指导,把家庭视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其它组织形式不过是家庭的补充。

 

80年代以来,美国也出现了类似机构。许多美国人认为家庭是教养儿童的合适场所,他们珍视日托之家那种温馨的家庭气氛。英国的“学前学校”也属于这类机构。这些家庭式的微型幼儿园一般都设在开办人自己家里。除自己的孩子以外,她们也另外招收少量其他人家的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托儿所的最大特点是给孩子有在家的感觉。游戏室里铺满地毯,各种设施都按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设置,并富有情趣,布置得亲切自然,走进去都有“到家”的感觉。阿姨在任何位置都能观察到自由玩耍的孩子们。

 

国外的孩子们都喜欢到家庭托儿所,因为那里有家的感觉,亲切、随意而且生活化。不要认为孩子在托儿所只是唱唱歌、听听故事,有家的感觉的环境,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 

 

家庭托儿所这类教育机构由于适应了这些国家早期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极为迅速。

 

美国的家庭托儿所 

 

在美国,婴幼儿教育特别受到重视,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兴起了创办托儿机构的热潮,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如今,美国已经建立起一些规范的婴幼儿家庭托儿所服务模式,受到很多父母的欢迎。那么,美国的父母是如何为孩子选择一家好的家庭幼儿园的呢? 

 

很重要的因素是有好的老师。一个家庭托儿所一般容纳10个左右的孩子,老师与孩子的最高比例限额是1:3到1:4,老师都是大学毕业,且受过专业培训的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就在小集体中生活需要遵守许多规则,而这些规则其实是不被孩子所理解的,他的成长和适应的方式就是模仿,所以好的幼儿老师尊重孩子,使孩子也尊重他人。老师要求孩子听从指导,参加集体活动时与其他孩子分享,并身体力行,孩子就是在与老师肢体语言交流中,在玩具物品的传递中学习模仿,学会和同伴一起游戏,分享玩具;学会和他人交流;学会在需要帮助时有礼貌的表达…… 

 

在美国家庭托儿所里,高素质的幼儿老师会以生活化的内容作为课程,让孩子在生活中快速成长,他们每一周、每一天都有学习的目的,如帮助孩子自己如厕、让孩子知道饭前洗手、安静用餐等这样一些小小的习惯,从小养成是不难的,但要不断地强化,才能使它成为孩子自觉的行动。孩子们在那里学到的点点滴滴,回到家里不时会突然冒出来,让爸爸妈妈充满惊喜。一般来说,3岁之前的孩子不适合在教育气氛过于严肃的地方生活,在那里孩子会有规范压力。有家一样感觉的幼儿园会让你的宝宝更有安全感,轻松地过度到小集体生活中,再者老师的专业程度会直接影响宝宝的“生活质量”,这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美国家庭托儿所在私人家内兴办,由政府发放执照。必须受到政府人员的管理和定期检查。多数州还规定政府代理人每年可对托儿所进行一次或多次不事先通知的检查。在美国,通过政府代理人提供经费并管理的幼儿教育机构不到20%,超过80%的幼儿教育机构是个人、企业或私人机构申办并管理的。

 

美国的家庭托儿所一般收十个左右的孩子。主要是照管婴儿和学龄前幼儿(五岁和五岁以下);美国幼儿教育的老师必须大学毕业,并经过专业方面的培训,大多数都有幼儿教育学位,文化素质比国内的显然高多了。规定日托机构中两岁以下幼儿与保育员的最高比例限额为3:1到 4:1。

 

家庭托儿所除了日托外,还提供夜间、小学生上学后的课前课后时间(美国法律规定13岁以下小孩不容许独自在家,必须有人监看)、周未或较长时间的托儿服务。也为大学生和未婚中学生的婴幼儿服务。入托时间由父母根据自己需要确定,家庭托儿所收费是按小时计算。一般每小时收3.7美元。但即使一周临时不上,也要付100美元最低费用。

 

英国的家庭托儿所

 

1997-2010年,英国前工党政府为了解决儿童保育服务严重不足的问题,推出了一项名为“家庭式托儿所”的改善政策。

 

在英国,前工党政府一方面公开强调尊重家长的选择权,一方面大力充实保育服务,把积极推行家庭式托儿所作为一项解决方案。他们还同时推行了一种与家庭式托儿所平行的保育机制,以确保家庭式托儿所的质量。

 

英国的家庭式托儿所被称为"照管儿童(childminding)",保育者被称为"家庭式保育员"。英国的家庭式托儿所除了少数例外之外,几乎没有自治体的委托或公费负担费用的制度。在这一点上,负责照顾未满3岁的幼儿的设施型保育也不例外。前工党之前的历代政府均将公费负担的保育服务对象限定为少数的相对弱势的儿童,因此,自上个世纪70年代女性开始走上社会后,保育服务出现了严重不足。儿童的父母必须亲自去寻找有空缺的保育机构以及保育员,托儿费用由个人家庭全额负担。儿童保育不仅费用昂贵,而且从业者鱼龙混杂,保育质量也参差不齐,远远达不到"安全安心"的目标。

 

"家庭式托儿所"则是完全在私人合同的基础上提供服务的保育服务。保育时间(以1小时为单位)、保育费用、是否提供伙食、是否接送孩子去其它设施或上兴趣班,完全取决于当事者之间的直接交涉。因为这种服务非常灵活,利用方便,所以长期以来一直都受到家长们的广泛欢迎。1948年设立了保育员登记制度,但实施情况并不令人乐观,不够公开透明,由于不恰当的处理甚至事故而导致的儿童死亡的例子并不少。后来颁布的《1989年儿童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根据该法的规定,当地政府部门加强了指导和监督职能。尽管如此,各自治体的实施状况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现代"保育员"是指那些每天两个小时以上,在自己家中让孩子接受保育并实行登记制的个体经营者。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当时约有7万人正在从事该项工作,负责30万名儿童(定员数)的保育。前工党执政之后,彻底强化保育员的登记义务。在最近的一项通知中规定,即使在关系很好的朋友之间,向未进行登记的保育员支付工钱也被视为非法行为。

 

登记保育员要缴纳审查费,登记后仍需要每年向政府缴纳维护费。其金额各为35英磅(2010年),折合为日元5000元(相当于人民币660元)左右。然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要求保育员具有育儿相关的专业资格。考试内容虽然并不简单,但如果申请人及与其共同生活的人没有犯罪记录,而且按照登记的要求拥有进行保育活动的合适住房的话,申请似乎很少受到拒绝。保育员有义务接受12个小时的培训,不过登记为保育员后,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接受培训。

 

日本的家庭托儿所

 

“入托难”是日本的现状。日本儿童“入托难”主要是托儿所和幼师数量的严重不足。日本对托儿所建筑的抗震、逃生等安全要求很高,这导致建立新的托儿所的计划很难实施。即便有了新建计划,常常因周围居民投诉托儿所噪音大而不得不搁置。

 

日本的幼师从业人数也严重不足,离职率很高。统计显示,日本全国目前的在职幼师大约为40万人,而持有幼师资格证却并未从事幼师工作的潜在幼师则超过70万人。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实施的调查,日本私立托儿所的幼师离职率为12%。

 

幼师离职居高不下的两个原因,一是工作任务繁重,在体力和精神上都要承担很大压力,特别是人手不足导致幼儿园的工作异常繁忙。二是薪金待遇不高。日本幼师月均薪资仅为20.98万日元(1美元约合108日元),远低于全部职业29.96万日元的月均薪资标准,这在职业收入排行中垫底。

 

面对公立托儿所的“入托难”问题,一些家长就选择去家庭托儿所。在实行家庭式托儿所的制度中,日本和英国之间的最突出的差异是是否允许保育员同时照顾自己家的幼儿。在日本要求保育者本身家中"无6岁以下的幼儿,"而在英国,家里有未满学龄(小于5岁)的儿童也完全不成问题,只要包括自己的孩子在内,保育儿童的总数不超过规定就是被允许的。在2006-2008年的采访中谈到成为家庭式保育员的动机时,绝大部分保育员回答说,一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希望由自己亲自进行照顾,二是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托儿设施(尤其是在成本方面),所以她们才成为家庭式保育员的。一些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认为,她们才是保育员的主力军。

 

日本和英国之间,每个保育员可以照顾的孩子的人数也有较大差异。在日本最多仅为3人,对象年龄是3岁以下的幼儿。而在英国,一位保育员可以同时照顾3个未满5岁的儿童为(其中1岁以下只有一人), 3个5到8岁的孩子,和8岁以上的孩子,只要保育员有余力,同时照顾几个都不成问题。可以看出,连小学生也在保育员的保育范围之内。

 

加拿大的家庭托儿所

 

加拿大地广人稀,劳动力成本高昂,初为人父、人母的家庭会面临一系列难题:家务无人打理,子女没人照料。加上加拿大缺乏全日制幼儿园和托儿所,小学放学又早(一般是下午两点半),法律又规定12岁以下儿童必须全天处于成年人监护状态,这让事业和家庭都刚刚处于上升状态的“职爸”、“职妈”们身陷两难境地:如果选择一人离职照料子女和家庭,好容易打下的职场基础就将“归零”;若坚持上班,除陷入手忙脚乱的状况,还经常吃力不讨好,最终落得事业、家庭全耽误的窘境。

 

在加拿大,虽然孩子满4周岁后可免费就读住所所属学区的幼儿园,但4岁之前的入托同样面临着抢位置的大难题,而且入托费用对普通加拿大家庭而言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加拿大的保育员工资相对低些,通常一名接受了2年严格的幼儿教育专业培训后的保育员找到的托儿工作的起薪只有14加元每小时,而最低时薪为10.25加元,稍有经验的普通劳工的时薪都能达到13-15加元甚至更高,这就使得很多人一旦能找到其他好的工作机会,便对当“孩子王”毫无兴趣。

 

 

与此同时,社会上对托儿服务的需求却丝毫不见降温,在多伦多、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由于移民带来人口增长,托儿服务更是紧缺。据统计,目前加拿大的儿童仅有20%左右可以进入持牌托儿所,找不到持牌托儿所的家长,只能选择把孩子托付给无牌日托所——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家长们唯一能够找到或能够负担得起的托儿场所。

 

不过在加拿大,“无牌”并非就意味着“非法”。以目前的安省法例为例,如果家庭式托儿所看管的儿童数目在5名之内(不包括自家的孩子),可不必申请牌照。人员资质不够格、服务水准不确定、外部监管不到位,才是无牌托儿所的真正隐患所在。

 

大多数家长之所以放心将孩子送到无牌托儿所,是因为他们相信,即便是无牌,政府也会严格监管。

(责任编辑:Nina)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