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游戏“蓝鲸”杀入香港 疑有自残专家吁禁止
发布时间:2017-05-16 11:11:11 来源于:大公网
摘要:大公网5月16日讯 “蓝鲸”出没注意!因诱导儿童及青少年自杀的网络死亡游戏“蓝鲸”(Blue Whale),其俄罗斯创办人Philip Budeikin去年被该国警方拘捕,但“游戏”继续广传,甚至杀入香港。有社交网站专页近日有多条涉及“蓝鲸”的帖文,其中一名中一生称自己想自杀,又见到同学热论,情况令人担心。专家直指该游戏绝对要“禁”,呼吁青少年勿因好奇而尝试,高估自控能力,低估对自己的伤害,家长亦要指导孩子勿伤害自己。
大公网5月16日讯 “蓝鲸”出没注意!因诱导儿童及青少年自杀的网络死亡游戏“蓝鲸”(Blue Whale),其俄罗斯创办人Philip Budeikin去年被该国警方拘捕,但“游戏”继续广传,甚至杀入香港。有社交网站专页近日有多条涉及“蓝鲸”的帖文,其中一名中一生称自己想自杀,又见到同学热论,情况令人担心。专家直指该游戏绝对要“禁”,呼吁青少年勿因好奇而尝试,高估自控能力,低估对自己的伤害,家长亦要指导孩子勿伤害自己。
“名校Secrets”数日前有多条帖文,有自称来自港大的网民称,最近有三名朋友在社交网站不约而同写上“I AM A WHALE”的句子,起初对此未有为意,惟数天过后,却见那些朋友的左手均受伤而包扎,疑似曾自残。
中一生贴文称“想玩”
亦有自称中一生的网民称,曾因被老师误解及被朋友绝交而想过自杀,后来打消念头,但近日成绩转差,听闻有“Blue Whale”游戏,想玩但又怕失去朋友。“蓝鲸”游戏源自俄罗斯,是一个社交网路游戏,通过不断洗脑,诱使玩家在50天内完成各种自残任务,并在第50天要求玩家自杀,第一步是用刀在手臂上画“鲸鱼”图案或画“f57”字样,而最令人害怕的是30至49项的任务,包括早上4时20分起床看惊悚电影、听指定的音乐、每天都要在手上划上伤口,并且和鲸鱼对话,连续长达19天,最后就自杀。
据悉要加入“蓝鲸”游戏群组,男生须交出身份证和家中地址的照片,女生则交出手持身份证的裸照;若女生想退出游戏就公布其裸照,男生就被追杀到其家,以此威吓。香港精神科医学院副院长陈国龄表示,“自杀游戏”绝不能“玩”,虚拟自杀对人虽没有生命危险,但学生玩上瘾,使他们以为自杀是一种减压方法,更何况是次为真实世界的自杀游戏。
她强调,此类游戏“不可以接受”,绝对要“禁”,游戏不能以伤害自己为目的,甚至走向自杀,且会诱导情绪不稳、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士参与,此类游戏利用人的心理弱点,如寻找刺激、冒险,甚至挑战生命,年龄较小的学生易觉得好玩就体验。
家长宜适时开解
陈国龄说,年初发现多宗学生自杀事件,令不少学生误以为自杀是减压办法,甚至有些学生自残获得快感,当中存在跟风问题,社会需正视及指导他们学会正面的减压方法,如与父母亲倾诉、寻求社工帮助及看心理医生等。一旦家长发现子女玩自杀游戏,她建议父母向子女清楚解释此类游戏不能碰,及教导他们放松心情,谨记“不可伤害别人,亦不可伤害自己”。
叶兆辉:勿低估伤害性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总干事曾展国认为,“蓝鲸”的破坏力已超越游戏,但不少青年玩家满足于完成“游戏任务”的成功感,希望家长可向孩子解释事件的严重性及后果,而决断禁止反会令孩子产生好奇心。
防止学生自杀委员会主席叶兆辉表示,留意到“蓝鲸”的影响,建议除了政府应尽早关注外,也奉劝家长及学校警觉青少年身上有否奇怪伤痕、行为习惯突然转变等,沟通时亦应避免责备。叶兆辉称,“蓝鲸”利用心理学向用家洗脑及灌输想法,若未刻意提防,接触游戏就会有潜伏危险,市民莫因一时好奇尝试游戏,“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低估它的伤害性。”
热点新闻推荐
阿根廷法院特赦反人类罪犯遭举国抵制
法总统马克龙宣誓就职 上任初期面临严峻考验
美国称朝鲜试射导弹是“公然威胁”
从金正恩一带一路会议期间射导弹看到的底线
(责任编辑:千寻)
近期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