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吴锦华:建立医院后勤发展的良性生态圈


发布时间:2021-08-17 15:44:14    来源于:中国医疗聚焦

摘要:医院后勤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学科、交叉学科,是面对医院建设与后勤运行全过程的研究,是系统性的全局管理;与传统经验型的知识结构所不同,以现代学科的建设要求,应具备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规范的学科体制。

吴锦华:

研究员,硕士学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中国医院协会建筑系统研究系统分会常委

上海医院协会建设与后勤管理专委副主席

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第七、八届委员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咨询专家

曾先后在上海市卫生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任职

长期从事医院基建、后勤、医疗设备管理等工作

 

医院后勤学科化顺应现代医院管理趋势

       当今的医院后勤已经不是医院的非主流,而是自成体系;医院后勤渗透到了医院运营的方方面面,对医院发展起到关键核心作用,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重视。

       医院后勤是支撑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市级医院后勤保障的管理模式逐渐改革,大后勤管理理念下的职责囊括:

      (1)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与员工工作条件为目标的后勤服务管理。

      (2)以可靠、及时、集约为目标的后勤资源管理,包括物资供应、资产管理、能源动力管理等。

      (3)以支撑学科技术发展、保障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4)以优化就医环境、拓展学科发展空间为目标的基本建设与工程改造。

      (5)以平安医院建设、保护医务人员与患者人身安全为目标的消防治安与安全生产管理。

       在公立医院改革深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医院后勤管理试图进一步突破传统思维、深化管理内涵、提升管理能级。在管理实践方面,实现三个转型,即从粗放向精益、从被动向主动、从经验向科学的转型;在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同样实现三个转型,即从经验总结到科学成果、从技术提升到模式改进、从实际问题到普适规律。

      能否以学科建设的视角重构医院后勤管理,全面提升医院后勤管理学的能级,是每一位医院后勤从业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探讨医院后勤学科化,要解答两个问题,即医院后勤是否已经具备了成为一门学科的基础条件,医院后勤的专业人员是否已经完成了学科化的准备。

      近几年,一批更加年轻和更加专门化的医院后勤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为后勤学科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医院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科学方法与先进技术在后勤中的应用,从纯粹的经验推广转向方法的推广,从局部的改革转向系统性地谋划设计。

      医院后勤学科化的提出,顺应了新时代医学技术发展与现代医院管理的趋势,是面对后勤运行全过程的研究,是系统性的全局管理,最终目标是建立医院后勤发展的良性生态圈,让研究成果得以推广应用、专业知识得以系统传承、专业人才得以定向培养。

 

实现设备设施维修、动力运行保障、服务调度、应急指挥、运营数据分析等一体化管理

 

医院后勤学科化的根基是人才体系

       医院后勤学的研究对象是质量问题,关注医院后勤运行的所有系统与环节,寻求并确立适用于医院后勤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模型,包括结构、程序、过程、资源、结果五大要素。

       人才体系是医院后勤学科化的根基,学科化要解决需要怎样的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传递什么知识、如何传递知识等问题。传统的后勤管理人才结构,难以承担改革发展的使命。

       在人才评估体系方面,医院对后勤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缺乏对后勤管理人才职业生涯的关注与系统规划。缺少成熟评价的体系,难以挖掘人才、遴选人才,缺乏竞争机制。

       在晋升激励机制方面,传统的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医院管理的系统学习,缺乏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经验型管理为主等现象。

       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现行后勤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已滞后于改革发展。大多数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始终被排除在人才培养机制之外,存在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技能落后等现象。

       医院后勤学的教育模式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20 世纪90 年代,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拉维(Jean Lave)教授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学习”,即真实世界的教育应该是情景化、整体性、沉浸式和实践和社会性的。知识 、技能、人格、社会能力等都是在实际工作中自主建构的,医院后勤学的教育模式,应包括标准与教材、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案例库。

 

智能后勤系统架构

 

建设智慧后勤是重要内容

       智慧后勤包括智能化管理系统、后勤运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后勤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这三者是统一、系统的关系,在建设中并不孤立,需要同步推进。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智慧后勤系统从数据入手去开发,所有的功能围绕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寻找数据的管理价值,探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内在规律,最终让数据提供管理决策依据、指导管理行为。

      智慧后勤的建设,必定遵循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在医院实践管理场景中,在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数据来源于真实世界,且以科学第四范式进行应用;

      (2)以实践场景为最终落脚点,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在医院的应用场景;

      (3)不断开发数据价值,探索医院后勤质量的普适规律;

      (4)始终关注后勤的管理价值,尝试优化医院资源投入组织模式。

       智慧后勤的终极目标:

       解构医院后勤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医院后勤运行质量的普适规律,通过科学理论、方法、技术提升医院后勤在医疗服务质量中的支撑保障能力。

       阶段性目标(2021年至2022年):

       (1)数据的驱动力:完成真实世界的数据化再造,挖掘数据的管理价值,实现医院后勤质量可量化、可评价。此部分以“后勤运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具体内容。

       (2)技术的场景化:探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应用初级人工智能进行分析、预判、辅助决策。

       远期目标(2023年至2025年):

       价值后勤的实现:提升数据的感知能力与方式,人工智能应用从场景化演变至情景化,从供给侧改革转向关注服务对象主观个性需求,由独立运行的工作链、资金链、信息链、物流链升级为注重价值创造与聚合优化的质量链,由智慧后勤跃升为价值后勤。

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的进展

       智能化管理系统目前已实现:

       1、建立后勤运行指挥中心

       应用大数据分析与物联网技术,打通后勤运行的所有孤岛系统数据,建成南北互通互联的后勤运行指挥中心。通过各类物联网传感器实时自动采集设备、动力、服务的运行状态,功能覆盖医院大后勤全部领域,业务流程无缝衔接,汇集后勤运行实时数据,数据化监控后勤各板块运营状态。创新了适用于大数据时代的、“以对标解析来设计管控规则,以数据模型来驱动管理行为”的后勤运行模式。

       2、重构后勤管理团队

       重新调整组织架构与岗位,建立统一调度指挥的现场运维保障团队,承担设备设施维修、动力运行保障、服务调度、资产调度等应急处置职能;建立专业的质量控制与运营数据分析团队,承担成本效益分析、质量监管、质控指标监测等辅助决策职能。

       3、开发路径与重点内容

       一个体系:设计并实践适应于智慧后勤系统应用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全新的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与服务计划。

       两个加强:加强基于智慧后勤的外包服务公司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外包公司履约责任、服务质量、成本费用、人员资质的考核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满意度。加强基于智慧后勤的医院安全生产与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应急处置,建立健全风险研判、风险评估、协同防控、防控责任等机制,建设平安医院。

       成果转化:实施数据价值开发计划,在数据分析、管理实践中探索数据指导管理行为的优化案例,形成数据报表、学术论文、教案、专著、标准等成果。

       4、已经完成的工作

       (1)系统集成:原有11个信息孤岛。ERP、医疗BI、HIS、手麻、技防、消防、停车管理、餐饮、冷链、BIM、医废。

       (2)物联网部署:5082个传感器实时采集设施设备运行数据。配电、暖通、污水处理、医用气体、给排水、电梯等。

       (3)资源调度:7类后勤保障资源配置、实时调度。保洁、保安、运送、配餐、维修、运送、家具。

       (4)应急联动:6类应急资源与医疗突发事件联动。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医疗设备、氧气、保安、运送、电梯、推床推车。

       (5)数据分析:7类成本、安全、效率数据可采集、可分析。人员、维修、运送、能耗、巡检、巡查、设备故障。

       (6)知识库:建立包含2842条数据驱动规则的知识库。通过标准提炼出来的规则,用于日常运维中的预警、告警、任务自动派单等。

       (7)数据仓库:8类通用设备参数、维保数据补完。配电、空调、锅炉、污水处理、医用气体、吸引、给排水、电梯。

       (8)风险预警:9类风险主动告警、自动派工。灾害气象、停电、停水、供气压力、溢水或漏水、设备故障或宕机、消防事件、暴力事件、放射源泄露/失窃等。

       下一步计划实现:

        两个优化:不断进行智慧后勤系统调适,在模块功能、数据采集、现场操作、人机互动、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等方面持续优化。完善数据质量监督机制,在设备运行、业务服务中不断积累运行数据,实现数据采集覆盖率、可靠性的持续优化。

        四个积累:通过功能的持续应用积累后勤运行数据,通过人工参与的指挥调度积累数据驱动规则知识库,通过专家设计与模拟运行积累应用场景,通过数据分析与仿真计算积累管理优化案例。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景

 

医院后勤学科化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后勤运行保障系统是支撑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医院医教研防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支柱,而后勤运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医院后勤管理各条线工作内容的梳理,对国家或地方标准、医院评审评价指标、设备技术资料、文献资料等方面进行深度发掘和归纳。

       指标分为用于现场值守与质量控制的现场监管指标、用于日常评价与质量监管的运营决策指标、用于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与同行评价的终末评价指标三个层面,指标集将包含指标定义、计算方式、采集方式与周期、监测阈值或阀值、影响因素等,并将通过权重设定形成后勤运行指标评价体系。

       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包括:解析963个国内外技术规范与管理标准,筛选出适用的473条规范标准。已初拟5个维度5个层次指标185个。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勤管理已逐步转型为医院非医疗服务的核心领域,以大后勤的理念,成为医院全质量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即医疗支撑保障体系。

       从实践角度而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勤运行保障系统紧紧围绕“安全、成本、效率”三个目标,通过谋划决策系统化、质量控制规范化、工作流程闭环化、资源管理集约化、数据指标标准化等五项机制优化,实现了三个转型,即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判,从粗放支出到精准投入,从局部改进到系统谋划。

       在学术研究角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全国医院后勤管理界率先提出学科化的倡议,将医院建设与后勤运行管理作为一门完整且自成体系的学科来建设,在研究领域同样实现三个转型:即从经验总结到科学成果,从技术提升到模式改进,从实际问题到普适规律。

       2016年至2018年,在市一医院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于医院后勤管理领域进行理论与运行模式的创新探索,创新提出了医院后勤管理4.0时代、后勤运行评价指标、数据驱动理念、数据标杆理念、标准工时理念、预管理理念等,建成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人途径多样化的后勤管理专技人才培养体系。

       五年来,共获得局级课题13项,校级课题10 项,院级课题11项;主编著作1 本,参编著作2 本,发表中文核心期刊32篇,SCI 论文4篇,全国专业年会交流论文 322 篇。

       在2017至2020年“中国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中,医院后勤论文投稿数全国名列第一、获奖数全国名列第一,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年会优秀组织奖。

       同时,获得了2019年度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铜奖、“十大价值案例”、“十大人气案例”,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医院后勤先进示范单位,获得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远大杯全国最具影响力医院后勤团队管理创新奖、2020年中国设备协会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2019年度上海市虹口区区长质量金奖、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卫生管理奖等荣誉。

(责任编辑:陈尘)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